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對過於完美的玉石要多提防

  • 發佈時間:2015-07-27 05:31:5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前幾天,到一位書畫收藏家府上做客。正聊到興頭上,老先生從書房裏拿出一塊珍藏多年的和田玉給筆者鑒賞。

  這是一塊造型近似小燈籠的挂件。筆者小心翼翼地接過來,托在手心仔細打量了一番,便忍不住脫口稱讚:“難得的好東西!”説它是好東西,言外之意當然是讚主人好眼力。筆者的判斷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此挂件雖取材出身並不十分名貴的青玉,但質地均勻、溫潤純凈,肉眼幾乎看不到裏邊有任何的瑕疵,當是不可多得的好料;二,挂件掂在手裏與一般的和田玉相比,重量並無太大差別,筆者用小刀在其身上大力刮了幾下,均未見明顯痕跡;三,這件作品在手工處理上相當簡約,工藝師傅在完成基本造型和打磨後,沒有添加其他任何畫蛇添足的雕琢花樣,完全符合行內高手對一件好料的公認設計邏輯;四,老先生告訴筆者,這是他十年前在湖南一處地攤上花200元淘來的,因為他自己平時不玩玉,所以還專門拿到旁邊的博物館給相識的朋友鑒定,別人非常肯定地告訴他,東西沒問題,這回他確實是撿了漏。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與路邊的地攤小販當然不會有什麼利益關係,何況還是老先生的朋友,其判斷必定值得參考。

  不過,説完幾句好話後,筆者還是有點不放心。不是懷疑自己的判斷能力,而是以前從未見過這麼溫潤純凈的青玉。業內一些老手經常提醒筆者,對過於完美且偏離常識太遠的東西一定要多幾分質疑——小心駛得萬年船嘛。為此,筆者對老先生説:“今天身上剛好帶了強光手電筒和放大鏡,我再仔細瞅它幾眼。”老先生眉頭一皺,説:“好呀!你玩得多,正好幫我研究一下,東西對不對。”

  徵得他的同意後,我馬上從書包裏拿出工具。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強光照射下,原來顏色均勻、純凈無比的小挂件,內部居然出現了兩個小氣泡。而透過60倍的放大鏡,筆者甚至還發現了其他更多的細小的氣泡。根據書本經驗,只要是天然的和田玉,裏邊絕對不會出現氣泡的。為求準確,筆者立馬通過電話與廣東省地質局珠寶檢測中心主任項賢彪核實,對方非常肯定地告訴筆者:“發現有氣泡的話,可以百分百斷定其不是天然玉石。”

  那麼,不是天然和田玉的話,這到底又是什麼東西呢?由於挂件得來並未付出很高代價,老先生的臉色算不上難看,但非常好奇。帶著同樣的疑問,筆者次日便把這件“青玉”挂件拿到了項老師的工作室。放到檢測儀上過完一遍後,對這類假貨見慣不怪的檢測人員語氣平靜地指出:“這並不是什麼很稀缺的材料,就是一塊普通的玻璃。”

  聽到以上鑒定結論,套用時下非常流行的一句網路用語:筆者剎時間也是醉了。路邊擺地攤的奸商,拿出一件有特殊造型的普通玻璃,居然就可以當作天然和田玉賣給有文化的收藏家。筆者不是笑這位老先生眼力差——因為他從未玩過玉,並不具備鑒定真偽的基本常識,而是感嘆當前這個混亂的玉石市場,騙人的把戲居然可以如此簡單。

  事實上,檢測專家告訴筆者,普通玻璃不僅可以冒充青玉,還可以冒充碧玉和白玉。因為在不借助工具的情況下,買家僅靠肉眼,確實難以看出它們與天然和田玉在外觀物理性狀上的區別,何況其硬度和重量與這類玉石的差別並不明顯,能讓普通買家上當也並不奇怪。玻璃和陶瓷是目前上市場運用最普遍的造假材料。這類東西,行家管它們叫料器。

  成分不同,物理性狀自然也不一樣。對行家來説,可以從手感、光澤和油性等方面的細微差別去識破料器的偽裝。但對沒有專業知識的普通買家來説,就只能靠回歸常識來保護自己了。切記,對過於完美的玉石一定要多提防。當自己對一件東西沒有太多把握的時候,一定要堅決對它“上機器”。很少有人工的料器,能夠躲過檢測儀器的“金睛火眼”,前提是檢測人員對你説真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