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極工巧返璞歸真的核雕收藏
- 發佈時間:2015-07-20 11:15: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核雕,但説起小學課本上的古文《核舟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核舟記》記載的就是明人王叔遠在桃核上雕刻“東坡夜遊赤壁”的歷史史實。
一枚不足一寸的桃核上,鐫刻蘇東坡、佛印和黃庭堅等五人,一船夫划船,一小童燒水,舟上艙軒篷楫,什物俱全。這種技藝被明末散文家魏學洢寫下來,就是《核舟記》,核雕這種技藝從此名揚天下。
今天,這項古老的技藝,已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受到人們的追捧。不僅是在文玩市場,也在最廣大的普通人中間,成為一項小而美的收藏門類。
材質低廉技藝珍奇
有人形容核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粒芥子納須彌三千”,説的就是它的文化價值。作為民間工藝之一,核雕的選材以杏核、橄欖核、桃核等為主,這些果核本身沒有價值,但經過雕刻師加工後,所呈現出的藝術價值讓核雕身價倍增。近幾年,隨著文玩手串等收藏品的走熱,核雕市場也逐年火爆。玩家劉女士手裏有一串舟山名家須培金的串珠,4年前以5萬元入手,現在已經價值10萬到15萬了。幾年前,一件橄欖核雕的價格還在50到200元之間,如今至少也要在500元以上,名家代表作品則要過萬元。
在拍賣市場上,名家作品的成交價也是連年攀升。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上,一件108粒的清代核雕先賢人物珠串以134.2萬元成交,創下了核雕拍賣的紀錄。2006年天津文物公司拍賣“清核雕人物串珠”54粒),16.5萬元成交;2008年上海博海拍賣“陳素英現代核雕”,8.25萬元成交。
小小一枚桃核動輒拍出上萬元,可以説,核雕是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技藝。在玩家劉女士看來,原核的價值在核雕作品中幾乎忽略不計。評價一件核雕的價值,不僅工藝要精湛,油光锃亮的包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劉女士3年前以1000元入手的一串佛珠,雖然不是名家名作,甚至連作者都説不出,卻因為把玩得好,通體棗紅,如今在市場上有人出價3000元。
核雕的魅力就在於此,象牙雕高貴但越放越黃,紫檀木雕文雅卻越戴越黑,只有橄欖核雕是越玩越紅,尤其有了年頭的核雕,更是通透有質感。
起源明朝流傳有序
由於一篇散文,明朝王叔遠成為核雕匠人的典範。其實,在核雕技藝流傳的幾百年裏,載入史冊的巧匠與名師輩出。
同樣是在明朝,因雕工精湛,而受到皇帝賞識的藝人“夏白眼”就是其中一位。他擅長橄欖核雕,被譽為“一時聖手”。當時的人們將核雕作為裝飾物,有的將其作為扇墜、佛珠,風行一時。
明代的核雕用材主要是桃核和杏核,橄欖核則比較少。從清中期開始,核雕的用材轉向橄欖核,技藝水準不斷進步。清康熙年間的“金老”善雕核舟,有“刻棘鏤塵之巧”。清乾隆年間,核雕藝人陳祖章、杜士元,被人稱為技高藝絕的“鬼工”。陳祖章的代表作“東坡夜遊赤壁”核舟共有八人,刻畫精緻,舟底刻有《赤壁賦》全文,令人嘆為觀止。目前,陳祖章的一件核舟作品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同時期的名家還有杜士元,他也擅長雕刻核舟,有“窮極工巧之能事”。《履園叢話》記載杜士元所刻核舟,每枚值50兩。
清末因戰爭原因,核雕行業凋敝,直到民初才有所好轉,江浙一帶涌現出許多擅雕能刻的高手,如山東擅長桃核雕的都桂蘭及其徒弟考功卿、蘇州的殷根福及子女和徒弟殷榮生、殷雪蕓、鐘年福、須吟笙等。
專家介紹,核雕也有南北派之分,北派以河北廊坊作品為代表,以雕鑽進行雕刻,手法粗獷,價格較低廉,收藏價值不高。而南派以蘇州作品為代表,均以手工雕刻,手法細膩,更具收藏價值。
南細北粗把握精品
古玩店店主潘先生專營橄欖核,來北京之前他已在上海做了十幾年的橄欖核生意。隨著核雕市場逐年火爆,他將全部精力轉移到北京。據他介紹:“上海人是最早喜歡橄欖核雕的,核雕藝人都聚集在老城隍廟,蘇州出來的作品都是在那兒賣。漸漸的,隨著收藏市場的火爆,北京近五年也開始流行起核雕了。”
潘先生很早就洞察到核雕市場的上升空間,他介紹,2006年統計,全國手工核雕的藝人不超過500人,2011年已達1000人以上。核雕藝人雕刻的黃金年齡是在35~45歲之間,從學有所成到四五十歲眼力下降,中間只有10多年,而手工雕刻一年最多創作20件左右,按每年雕刻10件精品來算,10年內能出的作品也就百十件。
一般來説,核雕常見的品種有三類,一是念珠類,如十八羅漢、騎獸羅漢等,通常由20顆組成整串;二是手串類,如風景八仙、十二生肖等,戴在手腕上,可隨手盤摸;三是單件類,用作扇墜,或挂于腰間。
目前一件較為平常的羅漢手鍊在市場價格就要1000~4000元,而精品叫價數萬元也很平常。潘先生建議,收藏者最好選擇那些藝術性強、雕工精湛、題材出挑的作品,泛泛之物短期內應放棄。
專家建議,如果出於投資的目的,藏家可以選擇名家的精品下手。在當代核雕名家中,須吟笙、鐘年福、周泉根、謝才元等人的作品一直受到藏家青睞,他們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增值潛力。在購買名家作品時,應注意分辨真假,多問、多看後再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