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從理想到房子:三代人的相親故事

  • 發佈時間:2016-02-14 10:13:46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趙春青 繪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節,不少生活在國內的年輕人也會選擇在這一天相親或表白。

  歲月更疊,不同年代的人,相親經歷也往往不盡相同,擇偶的條件、要求更是大相徑庭,而這些變化,背後折射的是社會之變。

  50年代:組織上介紹你們認識

  “我們那個時代,沒有現在年輕人説的相親,組織上會介紹。”出生於上世紀30年代初的李祿林説,50年代中期,他從南方調往北方。

  他和他的結髮妻子,相識于剛剛建國時。“我們一起在南方的一個縣工作,那時候縣下面還有區,我們都在區裏工作,我搞共青團工作,她搞婦女工作,我們兩個在相鄰的兩個區。”那個時候一個單位裏男多女少,有的政工幹部就幫助大齡男女搭橋。

  “我那時候20歲剛出頭,比你現在還小,卻被當作大齡男青年了。”李祿林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當時雙方相親是單位介紹的,兩個人其實除了鋪蓋卷一無所有,也不知道未來會被調去哪工作,唯一在意的,是對方的家庭背景。“不過和現在正好相反,那時候,家庭背景越純潔越好。”他和他的結髮妻子,就這樣在一次縣裏的工作動員會上認識,見過幾次之後便結婚,雙方相親時談的最多的內容,是工作和理想。

  如今已經從鐵路部門退休多年的楊華,也是在單位認識自己的愛人的。“剛剛建國,各單位都是大量招工,我下了火車就看見鐵路招工啟事,而且管吃住,就報名了。”

  當時,鐵路部門有很多剛剛復員的老兵,老兵是小姑娘們喜歡的對象。“那時候覺得他們都是戰鬥英雄,而且復員老兵的家庭背景都比較好,雖然年齡大一些。單位人事會幫著他們介紹。”兩個人見了幾次就結婚了,楊華至今記不得當年都聊了什麼,但結婚後的事情卻記憶猶新。“只要結婚,單位就分雙人宿舍,是一間小平房。”結婚就意味著有房子住,也意味著多了另一半的工資收入,這也縮短了雙方的相親時間。

  “我們那代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沒有娛樂時間和場所,見幾面結婚,平平淡淡過一生。”楊華説,後來因為工作性質,兩人經常出差,聚少離多。李祿林在上世紀70年代末失去了結髮妻子,他在80年代相親時認識了新老伴,卻總也找不到當年的感覺,新老伴不會做他家鄉的蛋餃;而楊華現在則每天忙著帶著“80後”孫子的照片去公園,替孫子相親。

  80年代:“聊文學,聊詩歌,聊理想”

  蘇會福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相親時候的情形,那是一次不同學校之間的跳舞,大家胸前都別著校徽。在自己導師的穿針引線下,他認識了一個比他小3歲的女孩,這個女孩也是大學生——後來成為了他的妻子。

  “每次見面都是聊文學,聊詩歌,聊新書,80年代有太多理想可以聊。”蘇會福那時候和自己的好朋友住在一起,於是家裏有的時候會有小的沙龍,女朋友也跟著一起參加。小圈子裏誰得了稿費,大家就去撮一頓。

  當時,蘇會福和女朋友並未過多聊過家庭,因為雙方都覺得自己的未來,並不受家庭太多的影響。“大學畢業就會分配工作,定行政23級,56元工資,大家都一樣。然後在單位排隊等房子。”唯一需要操心的是,兩個人很可能被分配到不同地方。“學校裏有分配去郊區的名額,我們當時説好,誰分去郊區,另一個就跟著申請去。”

  “剛參加工作時,我們是唱著‘未來屬於我們80年代的新一輩’的。”當時在一所醫學院上學的周阿姨告訴記者。醫學院的女大學生,是當時相親的熱門人選,剛去醫院實習時,總有相親對象在院門口等她,當然,守在院門口的男生裏除了她的男朋友,還有別的女孩的。

  看電影、逛公園,這些相親活動與當下無異,唯一區別的,是男生女生之間拉手很少,接吻就更不敢了。“他第一次悄悄把手搭在我肩膀時,我大叫著跑開了。”周阿姨説。

  蘇會福後來分到了郊區,妻子分在了市區,幾經週折,他得到了一次對調的機會,夫妻終於團聚。再後來,單位房子緊張,兩口子等待多年也沒有等到住房,蘇會福辭職下海,多年前的文學夢也就此忘卻,只留下書櫃里落滿灰的書。不過,他的兒子從小耳濡目染,倒是很喜歡文學,只不過一直找不到有共同語言的女孩。

  周阿姨則放棄了讀研,嫁給了一個研究所科研人員,已經年近退休的她,現在也經常幫別人“牽線搭橋”,樂此不疲。

  10年代:“有房嗎,工作穩定嗎,想要幾個孩子?”

  已近而立之年的吳先生,自己有一份專用簡歷,相親專用。“相親時介紹人都會讓你發資訊過去,這個資訊,既要寫出來自己所有的優勢,又不能太長,讓人覺得自我吹捧。”吳先生發現,不少相親女孩很在意對方的物質條件。“女孩會問,你平時怎麼上班,路遠嗎?其實這是在套你的家庭財力,如果你説坐地鐵,還很遠,説明你住在郊區,房子價格低,那樣就沒了下文。”

  與之相對,男生家庭也會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女方背景,“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就意味著兩個家庭就此‘合併’,父母就像兩個公司的‘董事長’,我們是談合併業務的經理。”吳先生每次相親回來,都要和家長彙報每一個細節,全家一起分析女孩的家庭情況和對他的好感度。“男生也有很多了解女生的辦法,比如,第一次見面務必要送她回家,這樣就知道了她家小區的位置和環境,雙方父母的職位,也可以通過關鍵字上網搜索。”

  當然,相親的成本也不少,“如果出去玩一天,午餐晚餐各吃一次,中間看一次電影,三筆消費少説五六百元,比如,你看電影,還得買爆米花、飲料,和女孩吃西餐,要點甜點。如果不看電影看話劇,票價就更貴了,一天下來得照著1000元花。”這兩年,吳先生在相親上花了有兩三萬元。

  事實上,在相親市場上,家長對於女孩的挑剔程度比男孩還要多,“男孩一般就看戶口、房子和工作,女孩除了這些,還得看身高,不能比男孩高,也不能太矮,得看相貌,能旺夫最好,最關鍵是年齡,歲數要比男孩小,要看屬相合適,而且不能歲數太大,否則要孩子時就是高齡産婦了。”在北京天壇公園的相親角,“條件太好的女孩,反而沒人問津,因為男孩家長都希望找個背景條件比自己家略弱一些的兒媳婦。”

  已經訂婚的孫曉菲對此深有體會,有的相親對象會直接問,你喜歡孩子麼,喜歡幾個?“身邊同學裏,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國企的女孩就很好相親,大家都覺得這類單位工作穩定,我在民企工作,就不太吃香。”孫曉雯發現,男生有時候會問自己工作忙不忙,一旦自己説忙就沒了下文,原因是,男生擔心對方無法照顧家。最終,孫曉菲放棄了相親,和自己中學時代的同學好上。

  去年情人節,有一個當時正在談的女孩提出來要吃牛排,吳先生撥打了好幾家餐廳的電話,不是沒有位子了,就是9點以後才有空位。女孩聽後不太開心,“認為我不上心,就沒再見面。”今年,他很早就去訂位,以免重蹈覆轍,“情人節餐廳訂位,不比春運買票容易。”

  過完今年情人節,孫曉菲就要忙著籌措自己的婚禮,幸福背後則是略微的擔憂,“我們都是獨生子女,以後我離開自己父母,到他家生活,不知道能否適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