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無臂單身漢含勺贍養9旬母親 怒斥當乞丐建議

  • 發佈時間:2015-08-24 08:52:24  來源:重慶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陳星銀含著湯匙一勺一勺地喂母親

  電飯鍋裏已煮好稀飯,陳星銀用嘴舀到碗裏。

  陳星銀用下巴和肩膀把碗夾住,準備送到母親床上。

  用腳切菜非常熟練

  8月22日,豐都縣虎威鎮的趕場天。

  清晨6時,天剛亮一會。虎威鎮同心村廘井溝的山樑上,一個孤獨的身影正走著。

  他是同心村48歲的無臂單身漢陳星銀,此時斜挎著一個口袋,穿過田坎來到村頭公路邊,等待去鎮上最早的一班中巴。5個饅頭、1根筒子骨、1個電飯鍋、2斤葡萄,是他當天的採購內容。

  每次趕場,單面20分鐘的車程來回要9元,陳星銀嫌車費貴,但走路的確太費時,所以逢2、5、8日的場,他並不是每次都趕。

  “老闆,錢在胸前這個兜,各人拿,補的錢幫我放回去就行了。”每次趕場,陳星銀要把這句話重復幾遍。遇到好心的老闆還會搭把手,幫他把東西斜跨在肩,他一併扛回家。

  昨天趕場回到家已是10時。卸下東西,陳星銀抬頭瞧了瞧天:“嗯,今天太陽多大的,再出幾個太陽天,包谷就可以收起來了。”他用腳夾了一個空塑膠袋,幾腳就在院壩鋪開了,然後回到堂屋,用牙銜著一袋袋裝著玉米的塑膠袋往外搬,然後把玉米鋪了一地。

  同心村村委會主任秦先田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這段時間陳星銀每天的安排是:上午涼快幹農活,下午天熱給牛羊放風。到做飯時間,就到菜地裏用腳扯下茄子、青椒、嫩南瓜等放進菜籃,然後銜著菜籃邊沿帶回家洗一洗,用腳指夾著菜刀有模有樣地剁出幾個大塊來。

  重慶晚報記者看到,陳星銀熟練地用腳趾把柴火夾住,送進灶膛,然後把打火機放到灶口,腳拇指“啪”地一按點燃柴火,整個灶孔一下就亮堂起來。

  用腳趾舀水、洗菜、炒菜……半小時後,菜就做好了。飯是出門趕場前就用電飯煲做起的。

  由於母親上月生病臥床不起,手腳無力,他不得不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給母親喂飯——先用嘴銜起飯勺,從電飯煲裏一勺一勺舀出半碗米飯,然後蹲下身子,歪著下巴把飯碗挪到肩膀上夾穩,再“端”進母親的房間,俯下身子把碗放到母親床邊,再俯身讓母親扶著他的肩膀慢慢坐起來。然後,他用嘴銜起湯匙,舀飯湊到母親嘴邊,一勺、兩勺、三勺……直到母親搖頭為止。

  兒時的陳星銀原本有個幸福家庭。父母勤勞善良,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聰明活潑的陳星銀是全家最受寵的幺兒。

  7歲那年,他在玩耍時被高壓電擊倒,高位截肢失去雙臂。那時,他還不懂得什麼叫人生、什麼叫挫折,更不知道大人們在他面前説的殘疾,賦予他的究竟是什麼。14歲那年,兩個姐姐先後嫁到外面去了。為減輕家庭負擔,左鄰右舍總能看到他嘴裏銜著繩子,走在田坎上。家裏放牛、放羊的活兒,他都攬下了。

  20歲那年,父親去世了。看著母親在外辛苦幹活回到家後,吃不到一頓現成的飯,他開始鍛鍊自己的腳趾功夫——用右腳趾夾起菜刀提到半空,結果掉下來砸到左腳上,至今還有疤痕。

  22歲那年,大哥也去世了。為減輕母親負擔,他不僅學會了燒火、切菜等家務,還學會了插秧、挑糞、施肥、掰包谷、編箢篼等農活兒。

  如今,他48歲,母親91歲。

  24頭羊、2頭牛、4隻雞、2畝包谷

  “媽媽年歲大了,上個月20號左右,她突然下不了床了,手也沒得力氣。”昨日,在陳星銀家中,他對重慶晚報記者如是説。

  他光著腳板,右腳趾兩個泛黃的老繭清晰可見。因為穿襪子費時費勁,這雙腳哪怕在冬天也不穿襪子。

  三間土墻屋,一個羊圈和24頭羊,院壩外2頭牛、4隻母雞,以及屋樑上懸挂的包谷,幾乎就是陳星銀的全部財産。

  “去年我喂了8頭羊,今年更多了。”院壩裏曬著的包谷粒和屋樑上挂的包谷,陳星銀説這些都不賣,“是牲畜的口糧。”不管是牛還是羊,下午他都要帶它們出去放風。“等它們長膘了産了崽,就賣小羊和小牛,今年估計能賣5000元。”

  跟其他村民一樣,陳星銀也會種莊稼。

  “吃飯弄菜、燒火煮飯、挑水挑糞,他樣樣做得來,比村裏其他好手好腳的還要利索。”同心村村民孫延芳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前幾天農忙,村民們忙著掰包谷。“他的2畝包谷都掰完了,我們還有幾塊地沒弄完。”孫大嬸説,陳星銀掰包谷時,先是用腳趾夾住包谷頂端,向下用力掰下包谷,然後夾著放進背篼背回家。“剝包谷粒比有些正常人還麻利,一隻腳掏出一根包谷踩住,另一隻腳的腳趾順著包谷粒來回搓,一根包谷棒很快脫完粒。”

  從買種子到施肥,從除草到收穫,種莊稼是一個系統活兒,沒有雙手的陳星銀是如何獨自完成的?陳星銀笑了笑,眼角露出泛黃的皺紋,“除草可以用腳拇趾去扯,舀糞水可以用下巴和肩配合完成,多練幾回就順了。”

  紅白事主動湊份子,還擔水扛桌椅

  趕場回家,曬好玉米,陳星銀接著要去鄰居董素珍家吃70歲壽酒。

  作為與年邁母親相依為命的殘疾單身漢,遇上村裏紅白事,有人勸過他不用去湊份子錢,如果每家都去,一年下來開支太大了。

  “他也犟,每次都要去,送個三五十元,關係近的還送得多些,而他和他母親每月的低保金加起來不到500元。”村主任秦先田説,陳星銀的家距村裏其他農戶較遠,加上他身體殘疾,所以村裏有紅白事,村民們都不好意思找他幫忙,“但只要聽到別人家要辦事,他都要去。”

  同心村村民陳星義回憶,5年前自己父親去世,家裏忙成一鍋粥,“我根本沒想過要請陳星銀來幫忙,結果他從別人那裏聽説後就趕來了,二話不説就擔水、扛桌椅板凳。”

  陳星義説,凡是能用肩膀扛的活兒,陳星銀做起來特別利索。陳星義多次在包谷地裏見過陳星銀用腳澆水施肥。“我試過用腳挂空的糞罐都挂不穩,他還要裝糞水挨個淋。就算碰見我也在包谷地裏幹活,他也從不主動找我幫忙,一個人低著頭慢慢澆水施肥。”

  “沒有好手,我有好腳”回擊當乞丐建議

  秦先田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前幾年有村民給陳星銀支招,説大城市火車站有不少沒手沒腳的乞丐,每年能掙好幾萬,讓他到重慶火車站或豐都火車站乞討。不料陳星銀聽到後氣得臉紅脖子粗,怒斥對方“沒有好手,我有好腳,不得去掙這種錢”。

  陳星銀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這些年來種點莊稼,養點家禽牲畜,基本夠他和母親的開銷。“更何況我媽的歲數也大了,屋頭沒人在家照顧她,我不放心。”

  “陳星銀趕場時,鎮上一些攤販經常主動提出不收錢,他都拒絕了。”秦先田説,他會堅持探出身子,讓攤販們從他上衣口袋裏掏錢,不掏錢他就站在攤位那裏不走。

  在秦先田眼裏,陳星銀極少向村委、鎮政府尋求幫助。“他和他母親的低保由政府補貼,唯一一次找政府幫忙是希望為家裏通自來水。”秦先田説,同心村住戶分散,尤其陳星銀家較遠。去年底政府幫他接通了自來水,水管費和入戶費1000多元由虎威鎮政府承擔,水費由他自理。

  從不在外留宿,擔心母親沒人照顧

  昨日剛好回娘家的陳星銀大姐陳淑珍説,媽媽喜歡吃水果,弟弟趕場都會買水果回來,“媽媽身體不好,弟弟今天專門給她買了一根筒子骨回來熬粥。”

  今年91歲的母親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上個月起開始臥床不起,話也説不清了,一日三餐給母親喂飯喂藥成了陳星銀的頭等大事。

  陳淑珍説,哪怕就在村裏走親戚、吃酒席,弟弟都是早上出門下午必回,從不在外過夜,擔心母親沒人照顧。“因為弟弟家附近僅有的兩戶鄰居早就搬走了,找不到人可以幫忙照看母親。”

  在母親床邊搭木板床,方便照看

  自從母親生病臥床不起開始,陳星銀就在母親的床邊搭了一張單人木板床,方便起夜照顧她。經村主任秦先田提示,重慶晚報記者才發現大床旁邊這張用木板搭建的單人床,蚊帳已沒有原本的白色,床四週堆滿雜物。屋頂的瓦片零星掉了幾塊,抬頭還能看見少許天空。

  陳淑珍知道弟弟不容易,曾提出把母親接到自己家照顧,但母親不幹。“她説自己不愛出門,又暈車,路上來回折騰受不了。”陳淑珍説,弟弟還寬慰她,説自己是單身負擔不重,能夠照顧母親,不願增加姐姐的負擔。

  電飯煲常保溫,讓母親隨時吃熱飯

  秦先田介紹,陳星銀除了在電飯煲裏煮好飯,還會經常按下保溫鍵。因為他需要隨時喂母親,盡可能讓母親吃上熱飯熱菜。一個月前母親臥床雙手無力,他便開始用自己的嘴,一湯匙一湯匙喂母親。給母親喂完飯後,他還要再去給母親“端”一碗湯,再用嘴一湯匙一湯匙喂母親。每喂一次飯,陳星銀都會汗流浹背。

  除了養牛養羊補貼家用,陳星銀還專門養了4隻母雞。陳淑珍説,母雞下的蛋弟弟都留給母親吃了。

  親自操辦母親90歲大壽,辦了45桌

  農村有種説法,老人做大生一定要熱鬧,今後身體才會健康。孝敬母親的陳星銀,對母親的生日當然非常在意。去年他親自為母親操辦了90歲壽酒。

  説起母親的這次壽宴,不愛多説話的陳星銀露出少有的笑容。他説:“整了45桌,只剩一桌沒坐滿,就在自己院壩裏辦的。大家都來捧場,老人家也高興得很。”

  他的脆弱,也是他的堅強

  無臂殘疾人陳星銀,每天照顧91歲臥病不起的母親,日常生活都是靠嘴巴、下顎、身子和腳趾來完成的。他的故事除了讓我們感動,還有欽佩。因為他的脆弱,其實也是他的堅強!

  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有句名言——“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我們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障礙。”在陳星銀的身上,我們看到有一種人生叫天意弄人,有一種勤奮叫自食其力,有一種感動叫自信樂觀,有一種精神叫自強不息。

  “沒有好手,我有好腳”,這位老實巴交、不善言辭的漢子説不出什麼長篇大論,但他樸實的故事能讓很多四肢健全的人汗顏、羞愧。他在逆境中體現出的勇氣和力量,證明著他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映射著那些整日怨天尤人、悲嘆命運不公的人。而這,也是我們為讀者奉上這篇故事的原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