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重男輕女觀念已落伍?研究顯示生女兒的父母更幸福

  • 發佈時間:2015-05-19 08:57:14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在傳統觀念裏,更多的中國家庭想生兒子。但日前南京財經大學舉辦的經濟學論壇上,一項子女性別和父母幸福感的研究引發關注。這項研究顯示,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期間,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其中,城市日益高企的房價加劇了這一影響。

  生女兒更幸福?

  《新經濟時期的子女性別和父母幸福感》課題作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陸方文介紹,這項研究的樣本涉及國內72個地級市4309個家庭,內容包括個體幸福感指標、子女的數量、性別和年齡以及教育、收入、健康等。數據顯示,在子女嬰幼兒以及中小學階段,子女性別對父母幸福感並沒有顯著影響。但在17歲至30歲期間,男孩父母的幸福感顯著降低。

  這一結論與“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並不一致。對單個中國傳統家庭來説,有沒有男性後代、有多少個男性後代、男性後代的發展等,直接關係到這個家庭在整個家族當中的地位和榮耀。所謂多子多福的觀念,就是這種傳統的生動體現。

  “但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傳統鄉土社會正逐步衰落,政府和市場對家族網路的滲透使得子女性別的重要性得以降低,男性後代給家庭成員帶來的幸福感也隨之下降。或者説,居民的幸福感不再依賴後代的性別,而是更依賴非家庭因素。”陸方文説。

  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男女性別比嚴重失衡,男性過剩加劇了婚姻市場上男性之間的競爭,增加了男性的娶妻成本。這一成本會傳遞給男孩父母,加大其經濟負擔,從而可能降低男孩父母的幸福感。

  進一步截取老年父母樣本進行分析,兒子帶來的幸福感也要比女兒低。“這不僅説明女孩對父母更體貼,也顯示養兒防老功能在新時代也沒有體現出來。調查顯示,父母和女兒住一起的比與兒子住一起的多。”

  都是高房價惹的禍?

  這項調查顯示,子女24歲至30歲期間,男孩父母的幸福感要顯著低於女孩父母。

  “最關鍵的因素是高房價帶來的壓力。”陸方文分析,孩子小時候,性別差異對父母沒影響,反映時代變化,大家不再重男輕女。但孩子到了24歲-30歲之間的年輕人是婚姻市場的主力軍和生育的主要人群,傳統婚戀觀要求“男方提供婚房”,隨著近年來房價高企,這就給男孩家庭帶來了現實的經濟壓力。

  調查發現,房價越高的地方,男孩父母幸福感越低。“這説明父母在男孩求學、就業、結婚或生子方面更加操心煩神。”

  “沒想到這項研究受到這麼多關注。”陸方文告訴記者,她一直關注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此前,子女性別和父母幸福感的關係在學界還存在不確定性。此次發佈的研究成果,可能對傳統觀念帶來一定衝擊,“這一方面説明大家都比較關注個人幸福感,希望獲得幸福的人生。另一方面也説明大家高度關注城市高企的房價。”

  網友熱議

  不能證明“生兒不如生女”

  生女兒的父母更幸福?一些網友也表達了不同看法。網友“不要臉的商家”説,“明明是高房價降低了人們的幸福感,怎麼又扯到了生兒子生女兒的事上了?如果生一兒一女,該怎麼評判?”一位網友説,生兒子是“面子好看裏子受罪”,生女兒是“面子不好看但裏子享福”。

  “‘生兒子不如生女兒’是誤讀,這項調查也不能證明這一觀點。”陸方文解釋,事實上,購買婚房的壓力對不同的家庭是不一樣的。如果男孩家庭經濟實力較好,這一壓力可能很小,甚至不存在。

  “而且,隨著新婚戀觀逐步被接受,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共同購買婚房,這樣的差異性有可能縮小。”陸方文説。

  “重男輕女和重女輕男都不可取。”陸方文説,已有的研究表明,幸福感不僅受收入、價格等經濟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年齡、性別、教育程度以及環境健康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不能把子女性別和父母幸福感之間簡單畫等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