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40歲北漂族:在北京你能把握中國和時代的脈搏
- 發佈時間:2015-04-21 07:47:5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對話“北漂”一族:北京!北京!
“初到北京,看到了城市之大,感受到她乾燥的空氣和擁擠的交通,但微薄的收入與她格格不入;慢慢地,開始體會到她的包容,看到機會和選擇的權利,看到好的未來。”這是某網路論壇上一位“北漂”的心聲。在幾千條的討論帖裏,形形色色的“北漂”們討論著“堅守還是離開”。
“為什麼‘賴’在北京?”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20、30、40歲不同年齡段的“北漂”們,傾聽他們講述自己在北京的奮鬥故事。
20:打拼未來,不想再回老家
來自甘肅的景榮,從河北一所師範院校本科畢業後,去了山東一家公司工作。後來,他發現自己並不適應企業的工作,便報考了北京一所師範大學的研究生。在獲得化學專業碩士學位後,景榮在北京郊縣的一所重點中學當老師。
“我就是衝著當老師來讀研的。讀研期間,也為當老師做了很多準備。我覺得從長遠來看,教師這一行比較穩定,也能解決戶口。”景榮告訴記者,讀研時同寢室的室友,家都在外地,畢業時只有一人選擇了離開北京。
“剛上大學時,我説的英語同學們都聽不懂,因為我們當地中學老師教的英語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景榮表示,在老家考大學非常難,不想再回去了,我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景榮看來,除了在教育資源上具有優勢,北京的工作機會也很多。“地方上求職面試走關係的現象感覺比北京多。在北京我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其他人公平競爭。”
30:對北京有愛有無奈
已過而立之年、喜添一女的東北漢子張揚,最近從某電視臺跳槽到某網路視頻公司任海外業務總監。張揚説,要趁自己還沒老,給自己一個新起點。
來自遼寧瀋陽農村,在大連讀的本科,來京讀研後留下,張揚走了一條典型的“北漂”路線。“愛她是因為她包羅萬象,古色古香的衚同旁邊可能就是高樓林立的商業街。這裡集中了全國的資源,有很多好的就業機會,讓我可以憧憬美好的未來。”張揚説。
“城市太大,人口太多,競爭激烈,加上親朋好友不在身邊,總感覺自己是個外人。”有時張揚也會感到無奈,北京的交通擁堵以及空氣污染讓人擔憂,在這裡的生活成本也很高。
“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作節奏很快,剛剛加入時,精力主要都放在了熟悉業務及組建團隊上,忙的時候都會忘了吃飯,有時還會加班到淩晨。”張揚説,雖然每天的工作很累,但很充實,創業期的團隊有一股衝勁。
40:別拿“窮”當藉口 順其自然等於放棄
1972年生人,43歲的廣東人張程早已經不把“北漂”兩個字挂在嘴邊。“1994年畢業在深圳‘瞎混’,在小公司幹財務,跟一幫朋友倒騰出口鞋帽,自學電腦。”6年的時光在張程眼裏只是不大不小的三件事。
2000年,張程獨自“北上”,成為“北漂”一員。“起初的幾年和在深圳時相差無幾,我在馬甸租了一個地下室單間,靠著自學的電腦在中關村找了一份工作,工資1700元,我記得清清楚楚。”張程説,雖然生活的“窮相”和以前差不多,但憑自己的能力就能找到一席之地,恐怕只有在北京。
“在北京,你能把握中國和時代的脈搏在哪,説白了,你可以不冒尖,可以隨波逐流,但你要做的事要往時代潮流裏靠。”張程總結起在北京打拼十幾年的經驗,“別因為一時的‘窮’放棄追求理想生活,順其自然下去,這樣倒不如在自己的老家活得安穩。”
2014年,張程從原來的公司跳槽出來,憑藉著多年的人脈資源和對網際網路發展的理解,張程召集團隊開發線上高端旅遊訂制服務。“我的團隊是一群有幹勁兒的‘北漂',他們認定自己有資格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他們也選擇北京,選擇留下。”
“有人討厭北京快速的生活節奏,但它可以讓你快速學習、快速試錯。在北京做設計,憑著你的年輕,你一年的工作量可能是小城市的幾十倍。但和牛人在一起,看他們如何解決你解決不了的問題,這種工作經歷,都是一筆財富。”張程説。
融資、上市,“北漂”“張總”已經在規劃著自己下一個三年。他説,在北京,人才和産品在某種意義上有相似的地方,只要有價值,這裡就有大把機會實現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