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最初手稿曾被燒 莫言:逼自己重起爐灶
- 發佈時間:2014-10-27 09:22:21 來源:華西都市報 責任編輯:劉波
莫言獲諾獎後首部改編電視劇;周迅闊別10年回歸熒屏;半年時間拍出60集……劇版《紅高粱》還沒有開播,外界已經給它貼了許多值得關注的標簽。
今晚,這部年度大劇將在山東衛視首播。26日,該劇出品方來到成都舉行提前點映會,將60集的劇情濃縮為一個短片供媒體觀看。相比較電影,劇版的故事不僅更豐富,而且主線從“我爺爺”,變成了“我奶奶”。26日,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原著作者莫言稱自己最期待周迅如何詮釋九兒,不過談到這部莫言影響力最大的小説,他卻覺得有缺陷:“沒能親身經歷,這算是小説的短板和缺陷。”
劇版三大看點
1
周迅版“九兒”:走心,更細膩
從提前曝光的片花看,剛過40歲生日的周迅,在詮釋19歲的少女時風采不減,一場倔強出嫁、大鬧禮堂的戲份,令人印象深刻。
2
朱亞文版“余佔鰲”:當匪,更血性
朱亞文謙虛地表示,電視劇版會更強調余佔鰲“匪”的一面,“身上有一種帶著兄弟們努力活下去的‘領頭人’的味道。”
3
新編故事線索:官匪鬥,更精彩
為了豐富電視劇的線索,此次電視劇版《紅高粱》特地加上了一條硝煙瀰漫的剿匪線索。
談劇版“庫存”10年
莫言:高粱酒越陳越醇
若不是因作品再度改編成影視劇,莫言大概也很難接受媒體的採訪。實際上《紅高粱》的電視劇版權曾被莫言的好友買去,卻10年沒投拍。問起究竟,莫言説:“朋友特別認真,因為有張藝謀的《紅高粱》作為標桿性的創造,他覺得《紅高粱》這個電視劇不能草率地開拍,那就把這個東西糟蹋了。而另一層面,酒越陳越醇,如果一壇高粱酒放30年會變得香醇無比,作品放30年再來拍會産生很多新意,因為這個時代的創作人員,詮釋一部將近30年前的作品,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不過要説這部電視劇裏誰最大牌,是高粱地。當初為了趕在高粱成熟的時候拍攝,從前期劇本創作到最後拍完,60集的電視劇只花了半年時間。莫言也笑著説:“劇組幾乎做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談故事主線變更
莫言:想看周迅怎麼演
相較于電影版,劇版最大的不同就是故事主線發生改變,從“我爺爺”變成了“我奶奶”。對於這樣的調整,莫言説:“這是必須的。電視劇必須圍繞九兒展開,這樣的改編是非常正確的策略。編劇趙老師(趙冬苓)了解女性的角色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
在看過劇本之後,莫言説自己最期待看周迅怎麼演“九兒”:“看了劇本的梗概,想完整看看周迅怎麼演繹九兒這個人物,也想看朱亞文等這批年輕演員怎麼創造跟他們時代相距遙遠的歷史。”至於鞏俐和周迅的不同,莫言稱周迅會塑造出嶄新的九兒特質,“一個鞏俐式的演員演繹了一個鞏俐版的九兒,周迅肯定會演繹出周迅版的九兒。由於演員個人氣質不同,新的演繹就會變的是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
談《紅高粱》小説
莫言:想像力彌補體驗
説起當初《紅高粱家族》的創作狀態,莫言回憶,初稿應該在1985年下半年完成的。莫言説也有創作缺陷:“沒有現場的體驗感,當然可以通過想像來彌補,但是我想假如我是親歷者,我寫出來的《紅高粱》可能更加有意思,藝術上會更加完美。”不過在某種意義上,這也變成他創作過程中的強項:“我只有在別的方面來彌補它,譬如對高粱地的描述,對於高粱這種植物擬人化的描寫,在那個時代裏面反叛的男女青年們愛情生活的描寫。恰好是這樣一種替換、一種彌補,使《紅高粱》這部小説具有更多的豐富性。它跟過去的戰爭小説、抗日小説不一樣,就在於它的生活畫面更加廣闊。它所反映的生活更加多彩,它塑造的人物更加立體,我想這也是小説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
莫言如是説
《紅高粱》最初手稿曾被燒?
莫言女兒管笑笑在參加山東衛視《笑看紅高粱》的錄製時,曾爆料《紅高粱》最初的手稿被燒一事。
莫言説:“這是作家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因為舊的手稿總是有一些東西讓人留戀,很難下決心重起爐灶。燒掉了,只好逼著自己重新開始寫,重起爐灶。”
《紅高粱》是莫言作品中影響最大的?
莫言坦言從目前來看應該是影響最大的。因為前面有一部電影,有張藝謀的《紅高粱》在前面開路。最早被翻譯出去的也是這部小説,最早引起了國外漢學家注意的、國內讀者注意的也是這部,後來其他作品也跟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