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上市銀行賺錢方式悄然變化 新增長點在哪?

  • 發佈時間:2015-05-07 10:14: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近日,16家A股上市銀行一季報披露完畢。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在一季度共賺取3541.86億元,平均每天收入近40億元。

  從這個數據看,銀行依舊是賺錢能手。不過,另一組數據恐怕就沒有這麼風光了:16家銀行中,8家上市銀行的凈利增速均在5%以下,5大國有銀行的凈利增速更是都在2%以下。

  五大行凈利增速同比不超2%

  一季報數據顯示,工行、農行、建行、交行等五家國有大行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均不超過2%。而在2014年一季度,農行、建行的凈利潤增速均超過10%。

  利潤增速下滑的並非僅有五大行,股份制銀行業績同樣不太好看。

  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兩家凈利增速均在3%以下,浦發銀行凈利增速則為4.52%,民生銀行凈利增速為5.7%。而華夏、平安等銀行雖然增速在10%以上,但較去年同期也出現大幅下滑。如平安銀行2014年一季度的利潤增速為40.82%,今年就已經下滑至11.38%。

  銀行利潤增速之低,近幾年罕見。不過,這樣的結果業界早就有所預測。

  中國銀監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商業銀行凈利潤1.55萬億元,同比增長9.65%。而2008年至2013年,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30.6%、14.57%、34.5%、36.3%、19%和14.5%。銀行業凈利潤增速近3年來呈現不斷下降的態勢。

  平安證券此前就發佈研究報告稱,預計在兩次降息及利率市場化的衝擊下,2015年一季度上市銀行凈利增速在3.6%左右。其中,國有大行的凈利潤增速基本維持在零至2%的低速增長。

  9家銀行存款增速不敵貸款增速

  在凈利增速回落的同時,更讓銀行揪心的是存款增速同樣出現大面積回落。統計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中9家銀行一季度存款增速不敵貸款增速。

  華夏銀行、浦發銀行一季度存款規模為負增長。截至3月底,華夏銀行吸收存款規模為12658.42億元,較去年底的13032.16億元減少2.86%,而同期該行貸款從9399.89億元增長至9785.64億元,增長4.1%。浦發銀行截至3月底存款總額為27874.12億元,較年初的27932.24億元降低0.21%;而貸款總額為20843.05億元,較年初增長2.76%。

  此外,北京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三家銀行的存款增速不足1%。

  工商銀行、中信銀行的存款增速也較低,工商銀行客戶存款158481.7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915.7億元,增長1.87%。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113198.4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935.11億元,增長2.66%,2014年同期,工行客戶存款增速還能達到3.69%。中信銀行客戶存款總額增加1.92%至29043.31億元,增速比去年低了3.6個百分點。客戶貸款及墊款增加了2.56%至22440.11億元。

  光大銀行、平安銀行的存款增速分別為3.09%和2.95%,但也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2014年一季度,光大銀行的存款增速為8.45%,而平安銀行高達13.61%。

  那麼錢究竟去了哪兒呢?業內人士表示,愈加火爆的股市顯然是最大的吸金市場,而網際網路金融對銀行業的衝擊也不容小覷。此外,其他網際網路理財新業態,如眾籌等,也都在分流儲戶人群。

  “躺著賺錢”的方式正在改變

  從“躺著賺錢”到“凈利增速放緩”,銀行業的日子似乎難過了不少。不過,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國內多家銀行面臨利率市場化和網際網路金融等大環境,開始逐步改變盈利結構,進行業務調整,此刻正面臨著轉型的陣痛。

  4月16日,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李傑做客新華網時表示,“網際網路+”的四大突破支撐光大銀行轉型。

  李傑介紹説,光大銀行提出在四個領域有所突破,第一,“網際網路+生活”,就是消費金融;第二,“網際網路+生産”,就是産業金融;第三,“網際網路+開放”,就是普惠金融。第四,“網際網路+移動”,就是移動金融。

  “從光大銀行定位來講,我們想從這四方面作為一個突破,同時我們整合了六個板塊作為我們的基礎:支付、繳費、代理、商戶、融資、收單。光大銀行進行了‘網路裏的光大銀行'佈局,推開一扇門——通向網際網路的直銷銀行大門,抬頭看見兩朵雲——雲繳費、雲支付,進門看見三朵花——e理財、e融資、e電商,可以説雖然是網際網路金融給銀行傳統業務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但是光大銀行真正按照李克強總理把‘網際網路+'作為新常態研究透的話,網際網路給我們業務帶來了網際網路發展的春天,我們不是消極對待,而是積極應對,反而給我們銀行業務發展帶來了很好的機會。”李傑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表示。

  4月上旬,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告訴記者:“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僅為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 走出去 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為我國銀行業在新常態下轉型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對國內銀行業來説,首先最明顯的表現是業務量特別是基礎建設信貸投放的大幅增長。由於“一帶一路”的基礎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考慮到“陸上絲綢之路”有相當一段都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薄弱,這無疑將帶動一大批戰略性大項目,包括跨境高速公路鐵路、輸電網、通信光纜、油氣管道、工業園區等,這會為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經營提供大量的業務資源,並帶來創新動力。

  王洪章介紹説,國內銀行可以利用人民幣發放境外貸款,降低其融資成本。或者在離岸市場開發新的避險産品,幫助境外企業降低匯兌風險等。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企業“走出去”和外貿産業發展必將呈現一些新的特點,銀行需要基於這些特點快速開展機制和産品的創新。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部主管合夥人容顯文認為,中長期而言,“一帶一路”等戰略將拉動貿易、企業並購及投融資需求,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新機遇,這些戰略規劃都有助於商業銀行的區域化和國際化佈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