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準“紅包”已發 但短期內難現“存款搬家”
- 發佈時間:2015-02-06 07:55:35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宣佈自2012年5月份以來首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並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定向降準。這被業內稱為一場“春雨”,更被寓意為央行的“放鬆”信號,而在國外央行爭相降息的情況下,我國則選擇降準,專家認為,這是針對我國自身發展所選擇的寬鬆模式,也是沿著深化改革道路前行的有效方法。
“採取降準而非降息,與我國特殊的貨幣供應的基礎貨幣投放渠道有一定關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價格杠桿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當中發揮的並不理想,而當前我國外匯佔款快速下降,使得我國通過傳統的外匯佔款渠道來釋放基礎貨幣已經很難再釋放流動性。
王軍進一步分析稱,我國面臨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流動性在春節前會面臨階段性不足。而通過降準能夠使商業銀行擴大吸收存款可貸資金的數量,這也可以認為是數量上的寬鬆。國外的降息是向實體經濟輸入流動性,而我國降準所達到的效果是相同的,是一種總量寬鬆的政策。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馬遙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認為,央行降準可以增加資本市場的流動性,直接利好金融和房地産行業。
馬遙還表示,降準有利於釋放商業銀行在央行的保證金,從而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有利於刺激生産環節。單純降息,短期的作用不明顯,因為我國居民習慣性儲蓄,即使降準,短期內資金也不會輕易“搬家”。而央行降準,所有商業銀行可使用資金增加,有利於資金乘數效應的發揮,帶動經濟投資的增長。降息可以提高市場交易活躍度,倒逼資金進入銀行之外的其他市場,也有望降低貸款成本,提高産品競爭力。
王軍還分析稱,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目前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較大,需求不足與通縮跡象都在加劇,而貨幣政策從總量上支援穩增長、防通縮就必然會在數量上朝著寬鬆的方向進行調控。
“總量性的寬鬆政策無論對居民、企業還是銀行都會在改善未來經濟增長預期上有所幫助。”王軍強調,在經歷過一次降息和降準後,降息和降準的空間已經打開,而物價持續在低位徘徊也預示著降息和降準的空間會很大,考慮到當前全球的寬鬆情況,未來將會持續和顯著的改善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預期,並且確保2015年有個良好的開局,進而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