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3400億元銀行優先股蓄勢待發

  • 發佈時間:2014-10-08 04:59: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日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6家銀行先後公佈了優先股發行預案,規模總計3400億元,大大超出市場預期。上市銀行為何如此大規模發行優先股?不同銀行發行的優先股又有何不同?

  “未雨綢繆”做足準備

  對銀行來説,發行優先股的最直接動力來源於監管要求。“巴塞爾協議Ⅲ對銀行資本監管更加嚴格,並提高了對一級資本和核心一級資本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銀行補充資本的需求。”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優先股作為一種創新的資本工具,可以補充上市銀行的一級資本,緩解銀行發行普通股的市場籌資壓力。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全球均加強了對系統性重要銀行的監管,巴塞爾協議Ⅲ由此産生。根據巴塞爾協議Ⅲ確定的資本監管要求,中國銀監會于2012年6月發佈《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並自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要求到2018年年底系統性重要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9.5%和11.5%,非系統性重要銀行分別達到8.5%和10.5%。

  除了資本監管增強外,對業務的監管也趨於嚴格。“從目前情況看,監管不僅要求理財産品、同業等業務要從表外回到表內,未來還將加強並表監管,將表外業務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納入統一的監管框架。這必然要求銀行進行更多的資本準備。”曾剛説。

  資本充足率水準是資本和風險加權資産兩者關係的綜合反映,銀行管理風險的能力也是盈利能力的體現。當前,國內外經濟不容樂觀,不良貸款雙升趨勢較為明顯,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都造成國內商業銀行資本的快速消耗,因而也要求銀行做好充足的資本準備。

  有分析人士認為,擴大優先股規模,符合國務院今年8月下發的《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要求:進一步豐富銀行業融資渠道,加強銀行同業批發性融資管理,提高銀行融資多元化程度和資金來源穩定性。“當前利率環境偏松,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優先股將保證銀行資産規模穩定增長,控制流動性風險,進一步支援重點項目、三農及小微企業。”長江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川説。

  不同方案滿足多種需求

  對資本金不夠充裕的上市銀行而言,發行優先股更有利於緩解其資本補充壓力。16家A股上市銀行公佈的中報數據顯示,一半的銀行資本充足率或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如中國農業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已從上年末的9.25%降至2014年6月末的8.65%,多渠道“補血”必不可少。

  作為資本工具的一種,從總體來看,優先股對銀行所起到的作用基本一致,但由於各家銀行資本充足率並不相同,産生的作用也有所區分。相對而言,一些股份制銀行的資本缺口較大,對發行優先股的願望更加迫切。

  “目前,6家銀行推出的優先股預案,在具體條款上差別較大。比如,在發行規模上,國有大行的優先股發行規模普遍大於股份制銀行;發行場所上,中行和工行計劃將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發行,而股份制銀行則多在境內;在股息率方面,各銀行的差別也比較大。”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説。

  據介紹,之所以出現上述差別,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上市銀行自身來看,國有大行資産規模大,相應需要補充資本金較多,優先股發行規模也就較大。同時,由於海外資金成本低於國內,中行、工行等國有大行可充分利用其國際佈局優勢,增加海外市場發行優先股的佔比。

  二是從投資者角度來看,不同風險偏好和資金實力的投資者,對於6家銀行發行優先股的股息率、回售與贖回等條款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各家銀行對優先股實行差異化定價,以適應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目前,優先股還處於試點階段,從風險方面考慮,規模較大的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發行優先股更適合“先行先試”。“預計未來3家上市的城商行也會發行優先股,因為它們同樣面臨著補充資本金的需求。”郭田勇表示,相對於主機板市場,新三板準入門檻較低。因此,對大量未上市的城商行而言,去新三板掛牌,然後作為非上市公眾公司來發行優先股,將是其補充資本金的較好渠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