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14天正回購或意在降低資金價格 釋放寬鬆信號

  • 發佈時間:2014-08-01 01:52:20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7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央行收起了今年來一直採用的28天正回購,突然端出14天正回購工具,不僅操作量較週二增加,中標利率也出現了今年來首次下行。

  對於14天正回購以“量增價滑”的方式亮相,市場解讀較為正面,昨日股債雙漲。當天貨幣市場14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下行了45個基點,至4.08%,不僅創三周來新低,也成為全天降幅最大的利率品種,而債市收益率也整體下行,10年期國債下行3BP至4.27%。

  但是,公開市場卻悄然結束了連續凈投放,3個月來首次實現單周凈回籠。

  業內人士稱,昨日“價格放鬆+數量收緊”正回購操作更趨靈活,顯示央行有意引導資金價格下行,釋放出短期偏寬鬆的信號。

  7月31日,央行公告,在公開市場開展了260億14天正回購,中標利率為3.70%。這是自今年4月15日以來央行首次開展14天正回購,而此前三個多月的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箱中,均選擇的是28天正回購。

  為何選擇14天正回購

  近兩年來,正回購主要包括14天、28天和91天三種,央行突然縮短正回購期限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目前至年底公開市場到期量下降和外匯佔款下降預期,令央行需要更短期限回籠工具,靈活調節流動性,更有利於熨平短期資金面波動。

  從目前至年底,公開市場到期量“捉襟見肘”。8月至年底,公開市場5個月到期資金量總和僅為1500億,僅約為7月到期資金量的一半多。

  數據顯示,單看8月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僅為1100億,較7月縮減近六成,且每月分佈不均,前多後少。而再往後看,9月、11月、12月均為零,10月為400億。

  中金債券研究團隊指出,雖然7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有所升值,當月外匯佔款或較6月份改善,但在央行減少干預的大背景下,外匯佔款很難恢復到較高水準。此外,目前公開市場未到期的正回購的規模也逐步下降,重啟14天正回購,首先縮短央行的資金回籠期限,可增加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

  另一方面,此次14天正回購的期限,可減緩8月中旬的IPO衝擊。8月中旬仍有新股發行,機構預計屆時凍結資金達千億,此次14天正回購到期日,恰與凍結資金高峰日重合。

  市場解讀釋放偏寬信號

  事實上,雖然今年來資金面逐步轉寬,但央行正回購利率一直未變,14天和28天正回購利率分別持平于3.8%和4.00%,昨日重啟的14天正回購利率卻為3.70%,為今年來正回購利率的首次下調。

  此消息一齣,被市場解讀為較為樂觀的信號。受此鼓舞,當天貨幣市場14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下行了45個基點,至4.08%,不僅創三周來新低,也成為全天降幅最大的利率品種,而債市收益率也整體下行,10年期國債下行3BP至4.27%。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多舉措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加上今日14天正回購操作利率意外回落,更多市場人士認為,央行有意引導資金價格回落,是響應國務院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號召,通過利率走廊調控機制干預,穩定市場預期。

  國泰君安債券研究研究員徐寒飛指出,下調利率的信號,短期利好資金面和市場預期。央行主動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向下,意在維持銀行間資金平穩,通過利率走廊調控機制干預,影響貨幣市場運作區間保持合適水準。

  可以看出,央行此次更注重價格調控,而從數量來看,昨日央行14天正回購規模雖不大,卻令當周實現凈回籠110億,為三個月來首度實現單周凈回籠。業內人士指出,“價格放鬆+數量收緊”的偏寬信號,意味著從8月份開始,公開市場操作微調或提速。

  對於未來,徐寒飛指出,隨著新增外匯佔款規模大幅下降,央行基礎貨幣投放方式將發生變化,可能將通過暫停正回購、重啟逆回購、擴大定向降準、PSL和再貸款等方式,釋放基礎貨幣,但這些操作主要是對衝基礎貨幣總量的收縮,他認為,未來央行象徵性的降息仍然可能發生。

  但就具體來看,下一步放鬆幅度也有分歧。中金債券團隊認為,三季度重啟逆回購的可能性仍較大,而且隨著這次正回購發行利率的小幅下調,下次重啟逆回購,發行利率可能也會比年初的水準適度下調。但隨著經濟企穩以及年末通脹壓力上升,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的概率不大,到四季度可能會有往收緊方向變化的趨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