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廣州再有16家擔保公司退市 行業進入“急凍期”

  • 發佈時間:2014-08-28 09:57:03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戴曼曼  責任編輯:胡愛善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麼?”這一名言並沒有印證在廣東的擔保行業上。昨日,廣東省金融辦官方網站上挂出《關於同意傑暉等16家融資性擔保公司退出融資擔保市場的通知》,至此,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市的擔保公司數量從一年前的100家左右縮減至60余家。更有知情人士透露,實際上廣州市內仍然具有新增業務的擔保公司不超過5家,而不少融資性擔保公司已經開始尋求轉型,目標盯準的多是如今火爆異常的P2P行業。

  擔保公司隊伍再縮減

  進入2013年以來,便陸續傳來有廣東省內的融資性擔保公司“退市”的消息,擔保業的“冬天”説法已久,不過進入2014年更入“急凍期”。昨日,廣東省金融辦網站上挂出《關於同意傑暉等16家融資擔保公司退出融資擔保市場的通知》,這意味著廣州市融資擔保行業的隊伍進一步縮減。

  根據該《通知》顯示,這16家公司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已被登出。“扣除這16家,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總數應該只有60家左右”,昨日有業內資深人士向羊城晚報記者透露。記者獲悉,就在一年前,廣州擔保公司還在100家左右。他更進一步指出,此次16家融資擔保公司的“退出”看似主要是由擔保公司自己申請,但實際上是“被勸退”,大多為“無場地、無人員、無新增業務”的“三無”融資性擔保公司,而廣州市內有新增業務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已不超過5家。

  廣東擔保業缺乏政策支援

  “廣東省內的擔保企業缺少政策的陽光雨露”,昨日,廣東省信用擔保協會執行會長、廣東銀達擔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思聰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分析了行業當前面臨的現狀,“銀行對擔保準入日趨嚴格、授信額度也日益減少,不少融資性擔保公司的業務自然無法開展,退市也在情理中”。

  李思聰認為,自2011年以來,廣東省連續三年擔保機構的數量和擔保額都在逐年下降,但相反全國這三年擔保機構的保額上升在15%至20%,“廣東省的擔保業確實有邊緣化的感覺”。他呼籲相關監管部門能夠重視起擔保業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作用。

  不過,李思聰也承認,經歷過2013年一個相對的經濟低谷區,不僅銀行業面對風險把控日趨嚴格,“擔保業自身也更加謹慎了”。

  對於城中不少融資性擔保公司或明或暗選擇與P2P平臺進行合作,李思聰表示“資本本身就是逐利的。而P2P業務本身與融資擔保有許多共同之處”。融資性擔保的求生慾望讓其選擇與P2P行業攜手“不足為奇”。

  廣東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徐北則認為,擔保公司無論是攜手P2P或是開始訴訟保全業務,都表明“尋求新的業務突破成為融資性擔保公司生存的當務之急”。

  P2P和擔保聯姻或遭棒打

  不過,擔保公司想和P2P搭夥的路途註定不會一帆風順,此前已有陸金所公開表示“去擔保化”。而根據7月底銀監會簽發的《關於融資性擔保機構違規關聯擔保有關風險的提示函》的要求,各級監管部門要對轄區內融資性擔保機構設立或控制的財富管理公司、投資公司以及P2P平臺等理財類關聯公司的情況進行風險排查。

  據悉,目前該份《提示函》已下發至廣東省市兩級金融辦。不過,業內對這份提示函並不認同,徐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份《提示函》凸顯了銀監部門對於擔保公司風控能力不信任,對其杠桿性存在質疑。在他看來,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屬於地方金融辦監管,而銀監部門對於金融辦發函要求其重視旗下擔保公司的關聯風險,“多少有點越俎代庖的意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