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新質生産力的培育與發展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尺規。新質生産力作為技術革命與創新模式深度融合的産物,不僅引領著生産方式的深刻變革,更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動力。面對這一歷史機遇,完善科技金融體系,構建與科技創新同頻共振的金融生態,對於加速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戰略意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深刻指出,“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産力更相適應的生産關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産率。”科技創新作為新質生産力形成的基石,其實現過程離不開金融服務的全面支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中國全年研發經費(R&D)支出達到33278億元,其中基礎研究經費僅為2212億元,佔比不到7%,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應用研究是研究成果的轉化,需要密切結合市場需求,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金融體制。據數據平臺Quartr統計,截至2024年5月,全球研發投入最多的企業美國亞馬遜公司投入了852億美元,中國最高的華為公司投入了235億美元。由此可見,企業和市場在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金融體系通過提供資金支援、風險管理和金融服務,為新質生産力的培育和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助力其實現更快速、更可持續的增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科技金融機構體系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和風險投資機構等多種類型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如國家開發銀行,通過提供低息貸款和信用擔保等方式,支援重大科技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商業銀行通過設立科技支行和創新信貸産品,加大對科技企業的信貸支援力度。截至2024年初,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等大型商業銀行已設立了超過100家科技支行,累計發放科技企業貸款超過5000億元。風險投資機構則專注于早期科技企業的投資,通過提供股權融資幫助企業快速成長。根據全球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的報告,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佔亞洲風險投資市場主導地位,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半導體、人工智慧(AI)等科技企業。
科技金融市場體系包括多層次資本市場和區域性科技金融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涵蓋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及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旨在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根據證監會數據,2023年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新增上市企業254家,累計融資金額超過2000億元。區域性科技金融市場方面,地方政府設立區域性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或平臺,促進區域內科技金融資源的整合和共用。例如,北京市設立的中關村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已累計服務科技企業超過3000家,融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
科技金融産品體系包括信貸産品、投貸聯動産品和科技保險産品等多種類型。信貸産品如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針對科技企業特點設計專屬信貸方案。根據全國智慧財産權局局長會議數據,2023年全國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規模達8540億元,同比增長75%。投貸聯動産品結合股權投資和債權融資的優勢,為科技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例如,上海市推出的“科創貸”産品,已為超過500家科技企業提供了綜合金融服務,總融資金額超過100億元。科技保險産品為科技企業在研發、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提供風險保障。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報告數據,2023年全國科技活動主體保險業務保單3.8億件,科技活動主體保險業務賠款支出138億元,為積體電路企業等提供保險保障約1.34萬億元。
綜上所述,科技金融體系作為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支撐,涵蓋了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機構體系、多層次的科技金融市場體系以及豐富的科技金融産品體系。這一體系的不斷完善,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融資支援和金融服務,有效促進科技企業的創新與發展,進而加速新質生産力的培育與壯大。隨著科技金融體系的持續優化和創新,其在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完善科技金融體系,構建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充分發揮政府、科研機構、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構建統一協調高效的科技金融體制機制。政府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援基礎研究的發展。同時,要推動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深度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政府投資基金在科技創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夠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領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
第二,完善中國特色的科技金融監管體系。科技金融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健全的監管體系。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等金融監管機構,應共同承擔起科技金融活動的監管和風險防範責任。需要制定和完善科技金融監管政策,確保科技金融活動的合規性和穩健性,為科技創新和企業發展提供可靠的金融支援和保障。
第三,構建中國特色科技金融機構體系。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風險投資機構等不同類型機構的積極性,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援。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中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資産規模超過400萬億元人民幣,是美國的2.5倍,這為發展科技金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協調和整合各類金融資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金融機構體系,可以更有效地支援科技創新,推動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壯大。
第四,構建中國特色科技金融市場體系。構建包括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滿足不同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鼓勵地方政府設立區域性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或平臺,促進區域內科技金融資源的整合和共用。發展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援政策。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市場化科技金融模式。
第五,健全重大技術攻關風險分散機制。建立完善的科技保險政策體系,提高科技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科技保險可以為科技企業在研發、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提供風險保障,幫助企業減少因技術攻關失敗帶來的經濟損失。通過建立健全的重大技術攻關風險分散機制和完善的科技保險政策體系,有效提高科技企業應對各類風險的能力,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順利轉化和産業化,推動科技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六,提高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的便利性。通過優化政策環境和完善監管體系,簡化外資準入程式,完善相關激勵措施,吸引外資參與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建立健全外資服務平臺,提供全方位的諮詢和支援,幫助外資企業更好地了解和進入中國市場。進一步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增強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外資的引入不僅可以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援,還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促進企業的成長和創新。
(作者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