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提到,優化消費環境,加強金融對消費領域的支援。更注重以真實消費行為為基礎,加強消費信貸用途和流向監管,推動合理增加消費信貸。
作為專業提供消費貸款的消費金融機構,近年來在服務新市民消費過程中已經與銀行、網際網路平臺等消費貸服務渠道形成差異化優勢,消費金融機構如何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業內專家。
延伸普惠金融服務半徑
隨著金融機構加深對新市民群體的了解,面向新市民客群的金融産品和服務,也從最初的“可獲得”走向“更便利”、從“廣泛”走向“精準”。
新市民家庭大多是雙職工家庭,子女的教育和陪伴是難題。為切實提高新市民群體的城市歸屬感和幸福感,招聯金融于近期推出新市民家庭團聚日活動,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提供免費的景點門票及酒店住宿,讓在城市務工的新市民有更多機會享受家庭親子時光。
受邀參加新市民家庭團聚日活動的黃亮,到深圳後從事過快遞員、外賣員、售貨員等多份工作。隨著女兒的出生,家庭開支有所增加,他打算通過招聯金融分期購買居家用品,改善家庭生活環境。另一位前來參加活動的潘倩,和黃亮一樣都是從農村老家來到城市,潘倩雖然經營著一家門店,但由於剛生完二胎,家庭日常開銷也變得緊張。為緩解壓力,潘倩也選擇了招聯金融的産品,成功申請提額並獲得了較為優惠的利率。“生活難題解決了,才能有更多精力照顧好店裏的生意。”潘倩表示,今年店裏的生意不錯,經營相對穩定,自己也能抽空出來參加招聯金融組織的親子活動。
據悉,招聯新市民家庭團聚日活動目前已開展3期,既豐富了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幫助新市民家長拉近和子女之間的情感距離。招聯金融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針對新市民不同生活階段的金融需求,不斷優化産品和服務,持續延伸普惠金融服務半徑,讓消費金融更好惠及民生。
新市民群體作為城市化過程中消費增長最強勁的群體,同時也是金融機構踐行普惠金融的重要一環。興業消費金融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在去年專門制定了服務新市民金融需求的行動方案,持續聚焦家庭消費貸、立業計劃、興才計劃等産品體系,以便捷、易得的金融服務滿足新市民多元化金融需求。為幫助新市民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興業消費金融聚焦新市民在衣、食、住、行和技能培訓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加強消費場景的産品開發,進一步提升新市民的金融服務能力。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從需求端來看,新市民客群規模龐大,具有大量消費金融需求,並且隨著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消費需求升級趨勢明顯。從供給端來看,消費金融公司有利於夯實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消費金融公司業務更加聚焦和下沉,能夠為不同客群提供更加包容的消費金融服務。因此從供需兩方面因素來看,消費金融公司聚焦服務新市民客群,能有效彌補消費金融服務短板,充分釋放新市民客群消費潛力。
不斷創新服務和産品
今年以來,消費金融機構圍繞新市民生活場景的各類需求,在分期商城和部分線下商場上線促進新市民消費活動。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多款商品均可享受6期、12期等不同期限的免息服務等,諸多實惠讓利新市民,助力新市民融入城市、紮根城市,實現安居樂業。
我國約有3億新市民,做好新市民客群的金融服務,對於激活國內消費市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新市民群體也是消費金融機構的重要客戶,消費金融以其靈活、分散、小額等特點更適配新市民群體,在服務新市民方面,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些機構抓住消費節點,通過發放免息券,降低消費者資金使用成本。如:中原消費金融利用“618”購物節、端午節等消費節點,在中原消費金融APP端開展累計借款等活動,用戶參與即可獲得息費優惠、現金獎勵;馬上消費今年上半年開展了6場線上專項促消費活動,包括限時提額、促消費超級免息日等。據了解,在1月至6月的促消費活動期間,馬上消費共發放4000萬張優惠券,共計減免息費超3000萬元。馬上消費自營事業部品牌總監胡達恩表示,將通過多舉措面向新市民群體的促消費活動,擔負起消費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助力消費市場回升。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消費貸款是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短期來看,國內消費仍未完全復蘇,消費金融業務還有廣闊發展空間。從潛力挖掘的長遠角度看,新市民群體的消費彈性更大,面臨的資金約束更強,可挖潛的空間也較大。消費金融公司圍繞新市民紮根城市過程中的住房和家電家居裝修,以及醫療、子女教育等需求,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支援,既有助於新市民更好融入城市,也能更有效地擴大內需。
引導樹立理性消費觀
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的初衷就是擴內需提消費。經過10餘年發展,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合計開業31家,服務範圍覆蓋全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措施》明確提出,更注重以真實消費行為為基礎,加強消費信貸用途和流向監管,推動合理增加消費信貸。
新市民群體在成家、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領域有非常旺盛的資金需求,消費金融的介入成為他們在城市成家立業的最好助力。海爾消費金融總經理張西銘認為,相較于傳統金融機構,消費金融産品更靈活、授信更便捷,對於工作流動性大、經濟基礎薄弱、信貸資訊缺乏、抵質押資産不足的新市民群體而言,無疑填補了以往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覆蓋的空白區域。
與此同時,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客觀上新市民金融服務還面臨兩大痛點:一是大部分新市民工作和收入不夠穩定,居所也不夠固定,不符合傳統金融機構的審批要求;二是由於大部分新市民未能充分享受正規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融資渠道有限,普遍存在徵信資訊複雜,甚至多頭借貸等問題。這對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批和後續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監管部門發現,一些金融機構或網路平臺通過各類網路消費場景,過度行銷相關金融産品,誘導新市民過度消費。對此,天眼查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倞建議,新市民要樹立理性消費觀,選擇可負擔的個人消費信貸産品,避免多頭借貸,使用貸款産品要選擇正規機構,從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
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供需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對釋放消費潛力,特別是對改善新市民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等,具有重要意義。首都師範大學信用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員薛方認為,新市民小額信貸需求較多,其中不少是徵信白戶,普遍缺乏可供擔保抵押的資産。通過大數據徵信技術的不斷創新,能夠破解這一堵點痛點。同時,專家也提醒新市民,要不斷提升信用意識和信用能力。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