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行營業部副總經理“落馬”,引發市場對這家一年前實現“新生”的城商行的關注。近日,湖南銀行總行營業部副總經理劉旭華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作為長期供職于湖南銀行系統的員工,其違規行為也為去年才完成更名的湖南銀行“新生”之路平添了幾分風波。
脫胎于中國華融(現更名為“中信金融資産”)的湖南銀行,自更名揭牌之時,就被寄予厚望。從2023年業績來看,湖南銀行也交出了營收凈利雙增長的“答卷”,但部分經營指標仍未及預期。
作為同處湖南的城商行,湖南銀行與同省已上市的長沙銀行之間差距較大,以2023年數據測算,長沙銀行資産總額、營收及凈利均為湖南銀行的兩倍。差距之下,“新生”的湖南銀行該如何追趕?
“新生”銀行之憂
據“廉潔湘潭”消息,湖南銀行總行營業部副總經理劉旭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經湖南省紀委監委指定管轄,目前正接受湘潭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據了解,劉旭華曾參與過華融湘江銀行長沙萬家麗路支行的籌建工作,並先後擔任過華融湘江銀行長沙分行行長助理、華融湘江銀行長沙分行副行長,後逐步進階為湖南銀行總行營業部副總經理。
劉旭華就任的湖南銀行前身為華融湘江銀行。為剝離非主業資産,兩年前中國華融(現更名為“中信金融資産”)掛牌轉讓華融湘江銀行,2022年11月,華融湘江銀行發佈公告,經原中國銀保監會湖南監管局核準、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變更登記核準,華融湘江銀行名稱變更為湖南銀行。2023年2月,華融湘江銀行正式揭牌更名為湖南銀行。
雖實現“新生”,但成立之後的湖南銀行因歷史遺留和現存問題遭到處罰。2023年,湖南銀行及其多家分支機構因信貸管理不到位,未按監管規定報送案件(風險)資訊、貸款管理不到位,信用卡系統安全管理不到位,員工異常行為排查不到位,票據業務審批(查)不盡職等被監管處罰,相關責任人一併受處罰。
在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看來,管理人員被查反映出湖南銀行在大力發展業務的同時對內控的把控力度不夠,風險暴露後才查處相關人員。
仍需加速追趕
隨著股份轉讓、更名、掛牌,華融湘江銀行升格為湖南省級區域性銀行。不過,更名後的首份年報中,“力爭2023年資産規模突破5000億元,貸款餘額突破3000億元,不良貸款額度和比率實現‘雙下降’”這一期許中的部分指標未達成。從2023年經營情況來看,報告期內,該行交出了營收凈利雙增長的“答卷”,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4.3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14億元,同比增長7.35%。
不過,貸款規模及不良貸款“雙降”目標未達預期。截至2023年,湖南銀行資産規模突破5000億元,但發放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為2845.81億元,未能如期達成3000億元目標。而不良貸款率雖降至1.75%,但不良類貸款為49.8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0.76億元。
産業經濟資深研究人士王劍輝認為,從整體業績表現來看,湖南銀行與目標差距較為有限,基本達到預期目標,2023年不良貸款額度上升屬於行業的普遍現象,在經營困難的大環境下,湖南銀行後續需要加強風險應對,更多地講求品質,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規模。
作為同處湖南的城商行,湖南銀行與同省已上市的長沙銀行之間尚有差距。截至2023年末,長沙銀行資産總額、營收及凈利均為湖南銀行的兩倍。2023年,長沙銀行資産規模突破一萬億元,營業收入248.03億元,同比增長8.4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63億元,同比增長9.57%。
面對同省城商行之間的差距,湖南銀行正通過不斷拓展網點規模、延展業務類型等方式追趕,今年內,湖南銀行道縣支行、益陽銀城支行、瀏陽金陽新城支行、寧鄉白馬橋支行相繼獲批開業。5月24日,湖南銀行開辦信用卡收單業務獲得監管批復同意。
廖鶴凱認為,開辦信用卡收單業務有助於提升湖南銀行的業務規模和收入來源。同時,開展信用卡收單業務將增強湖南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聯繫,通過提供便捷的信用卡支付服務,銀行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的支付需求,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在有強大競爭對手的背景下,王劍輝建議,湖南銀行應找準自身的目標客戶群體,不能一味地在標準化業務上競爭,拼規模、拼資産增長、速度等,而應該拼差異化、拼品質、拼特色服務,圍繞目標客戶深耕細作。
對於營業收入、凈利潤及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採訪湖南銀行,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