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上市銀行業績增速大分化 國有大行不如股份行

  • 發佈時間:2015-10-30 07:14: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高翔  責任編輯:胡愛善

  從零到25% 上市銀行業績增速大分化

  梳理已公佈的上市銀行前三季度業績,上證報記者發現國有大行的凈利潤普遍在同比零增長左右徘徊,股份行大多在5%到10%之間,而城商行的增速則普遍超過10%。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銀行業績增速一枝獨秀,前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長近25%。

  有分析人士表示,國有大行的基數較大,且成本支出較為剛性,資金業務佔比也不高。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則決策機制較為靈活,對高收益資産的反應較為靈敏。

  在央行繼續降息及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多數銀行的凈息差依舊承壓,小幅收窄,但也有銀行的凈息差逆市上揚。這一方面是由於三季度資金面持續寬鬆,負債成本進一步降低,也歸因于年初以來一些銀行加大了對高收益資産的投放。

  利潤增速分化

  國有大行中,除了工行、交行,農行、中行和建行均已公佈了三季報,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51%、0.31%和0.66%,基本在零增長附近徘徊。平安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勵雅敏預計,若經濟延續疲弱局面,到2016年大行的凈利潤增速或面臨負增長的壓力。

  而在已經公佈三季報的股份制銀行中,平安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速最快,達到了13%左右,中信銀行增速最低,大約在2%左右,其餘股份行的凈利增速均在5%到10%之間。

  相較之下,城商行的增速則要再上一個臺階。北京銀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加12%左右,寧波銀行為16%左右,而南京銀行的增速則達到了24.48%。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認為,四大行的基數大,員工多,在開源節流方面困難較大,成本收入比難以較大幅度地下降。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基數較低,資金類的業務佔比較大,決策靈活,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高收益的資産。

  以南京銀行為例,“應收款項類投資”較年初增長了48.95%至2166.5億元,其規模已經連續2個季度超過了貸款。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毛軍華認為,估計穿透後,標的資産主要是地方政府平臺、房地産相關貸款和部分參與股票市場的金融産品。

  再以興業銀行為例,三季度資産端收益率的提升,主要是受益於2014年底加大了地方平臺類項目的投放,以及季初投放了同業資産。

  一家規模較小的股份制銀行行長助理對記者表示:“相比大行,我們船小好調頭,員工成本不是那麼高,結構調整和轉型更容易,也能及時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擴展客戶。”

  部分銀行息差上升

  央行連續降息,貸款的收益率面臨下降的壓力,儘管存款利率也隨之下調,但負債成本的下降相對剛性,銀行業整體的息差面臨收窄的壓力。

  在已公佈的銀行三季報中,多數銀行的凈息差依舊承壓,呈環比下降態勢,但也有銀行逆市上升,如平安銀行第三季度的存貸差、凈利差、凈息差均逆市環比提升,興業銀行三季度凈息差季度環比上升了11個基點,中信銀行三季度的凈息差環比上升6個基點,南京銀行凈息差三季度環比提升11個基點。

  有分析認為,銀行三季度息差的改善源於負債成本降低與貸款重定價之間的息差。勵雅敏認為,由於三季度資本市場進入了寬幅調整,資金市場利率在三季度繼續快速下行,銀行雖然受到降息的負面影響,但同業市場的利差擴大,對衝存貸利差的下行。她預計三季度上市銀行的息差環比小幅下降3到5個基點。

  上週五晚間,央行再次“雙降”,並放開了存款利率上限,有分析稱這有利於銀行四季度息差的表現。毛軍華認為,存款準備金率每下調50個基點會提升凈息差0.9個基點,而儘管央行未調整活期利息,國有和股份制銀行在“雙降”後紛紛下調活期利息至0.3%。綜合測算,四季度銀行的凈息差將提升1個基點。

  關於銀行如何面對息差的壓力,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優化資産負債結構,都只是技術層面,根本還是要靠商業模式的改善,跳出傳統的存、貸、匯思路。比如,以行業事業部為平臺,跨界整合資源,沉澱下來的結算資金就是活期存款了,相較理財或結構性存款,負債成本能大大降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