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怎麼挑理財産品 買到“上6”産品不容易
- 發佈時間:2014-09-18 08:14:09 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盼來盼去,終於等到5.6以上的銀行理財了!”早上“偵查”回來,退休教師周女士興奮地帶上銀行卡,準備去家門口的一家股份制銀行購買理財産品。經歷了慘澹的7月和8月,銀行理財市場9月總算看到些起色。分析師建議,趁著“金九銀十”的節日理財熱潮,市民可以在9月中下旬購買中短期産品,正好趕上年末或者明年另一撥高收益産品。
9月理財迎來小高潮
有了去年“錢荒”風波的教訓,今年市場流動性始終保持著相對寬鬆的狀態,各家銀行全年發售理財産品的節奏都平緩許多。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表示,今年6月末收益率最高的時候,該行非保本浮動類産品的收益也沒超過5.7%;7月和8月市場更是“量價齊跌”,出來個5.2%的産品都會被搶購一空。
然而進入9月,三季度末的時點效應開始顯現,理財産品始迎來了“開局紅”。據銀率網統計,9月首周,全國共有719款銀行理財産品發售,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5%,較上周上升0.05個百分點;第二周,全國共有604款銀行理財産品發售,平均投資期限為133天。其中,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累計發售58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5%,與上周持平。分析師表示,9月中下旬理財市場依然具有頗多看點,節日題材和季末效應將會為理財産品帶來另一個收益爆發期。
買到“上6”産品不容易
9月中旬全國有20款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超過6%,可多為小城商行在當地發行的産品,在北京地區發售的並不多。萬得理財軟體統計,9月中旬,除了平安銀行和渤海銀行,其餘在京發售收益率“上6”人民幣理財的産品都是小城商行。
這次等到5.6%以上的産品,周女士很高興。她的上一期理財8月初就到期了,她一直想等個“上6”的,但發現現實與理想差距太大。“現在上6的太少啦。聽説華夏銀行的理財高,我特地坐了三站公交車去看,結果才5.55。”周女士表示,雖然小城商行的産品收益高,但網點太少,購買不方便。“現在理財經理都不肯預留額度了,想買就得一大早排隊,銀行離家那麼遠,太折騰了。”銀率網的數據也顯示,收益率大於等於6%的理財産品從1月份的1857款到8月份的142款,足足相差13倍。
不要迷信外資銀行
中資銀行的高收益産品難買,“高大上”的外資銀行在理財産品的服務方面會不會更貼心?銀率網分析師殷燕敏認為,“外資銀行的理財産品以結構性産品為主,掛鉤標的多為利率、匯率、大宗商品、基金和股票,這類産品風險較大,對於風險承受能力弱的普通市民來説,不建議購買。”
另外,外資銀行理財産品通常嵌入金融衍生品,結構比較複雜,中國投資者若不在購買前仔細閱讀並且了解清楚專業術語的含義,無法真正了解清楚外資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結構和風險所在。
不過她提到,現在手中有外幣的朋友,在外資銀行進行定期存款倒是不錯的選擇,利率甚至可以達到中資銀行數倍之多。如花旗銀行近日就在官網上發佈公告稱,只要在9月30日之前進行美元新增資金定存,3月定存年利率從0.5%調高到1.2%,6個月定存則從0.9%上調至1.9%。除了花旗銀行,渣打銀行也上調了美元、港幣、澳元、英鎊四個外幣幣種的定存利率,其中美元最高利率達到每年2.5%,澳元則達到了4.5%的高位。
中短期産品可入手
幾經比較,周女士最終購買了一款某股份制銀行發行的10萬起、3個月期、預期年化收益5.7%的産品。“12月23日到期,正好接上年底又一波高峰,挺合適。”她還有一筆20萬的理財過兩天才到賬,她打算等9月20日以後再出手。“去年我就做了個中秋國慶雙節專屬的理財,半年期利息比平時高出四五百呢。”
國慶前夕,各家銀行都會推出一些較高收益的理財産品供市民選擇,一般會比平常産品的收益率高0.5個百分點左右,對市民比較有吸引力。“投資者近期挑選理財産品的時候,不妨挑選中短期的産品。”殷燕敏説,一般銀行的理財産品都會在年中年末和國慶節這種節慶時期出現收益率上漲的行為,現在如果購買3個月左右期限的産品,會在12月底到期,正好趕上高收益率的年底理財産品,這樣可做到讓自己手中的資金最大程度的升值。“不過,頻繁買短期産品拿到的收益往往不如買一年期或半年期的産品收益高。投資人理財應該有長遠規劃,有自己的安排,至於季節性産品,如果趕上最好,沒趕上也沒有必要刻意等。”本報記者 張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