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國有大行和全國股份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宣佈,在未來幾個月內下線多款信用卡産品。今年7月以來,一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中心已宣佈要停發13款信用卡。另有一家國有大行信用卡中心宣佈,自8月23日起,將停發27款信用卡産品,其中包括多款聯名信用卡産品。
銀行密集停發多款信用卡産品,引發市場關注。有金融消費者擔憂,信用卡停發是否會伴隨其金融服務“縮水”?持卡人一旦遇到損壞換卡、挂失補卡或者到期換卡等情況,銀行服務能否保障到位?停發信用卡之後,相關功能權益及收費標準是否保持不變?
對於銀行來説,停發部分信用卡産品多是從業務實際出發的考量。以聯名信用卡為例,信用卡聯名的平臺或商家可供挖掘的客群往往是有限的,聯名信用卡的發卡量達到峰值後,通常會進入增長停滯期。一旦發卡銀行和商家繼續投入資源的意願下降,信用卡的交易額與活躍度也會隨之下滑。在存量運營階段,銀行通常都會停發聯名信用卡,節約運營成本。
從銀行信用卡業務整體來看,多家銀行密集停發多款信用卡背後,是銀行信用卡業務正在告別“規模為王”的經營思路。一方面,信用卡業務面臨交易規模整體收縮,發行增量不增收、業務不良率上升等情況;另一方面,信用卡業務投訴量居高不下,監管要求趨嚴,風險管控持續升級。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跑馬圈地”之後,銀行信用卡市場正迎來“瘦身潮”。
從消費者的體驗來看,隨著電子支付的便利度提升,辦理信用卡的需求正在減弱。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消費者都能找到提供信貸服務的金融産品。而且相較銀行信用卡申請需要線下面簽以及10天左右的審核時間,一些電商平臺的金融服務只需經過線上信用評估即可使用,便捷度更高。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信用卡業務要穩住陣地,打造比較優勢。
首先需穩住存量、拓展增量。銀行聯名信用卡産品要做到停卡不停服務,確保持卡人的權益不“縮水”,服務有保障。要在持續拓展服務場景上下功夫,關注食、住、行、娛、購等創新場景的獲客。比如,近期隨著2024年巴黎奧運會召開,國內10余家銀行推出Visa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主題信用卡,為消費者提供便捷、多樣化的跨境支付選擇,就是很好的嘗試。
其次要提升服務品質,切實保護好消費者的權益。在信用卡市場日趨飽和的情況下,消費者對信用卡的要求也從“顏值”趨向“實力”,性價比成為消費者選擇一款信用卡産品最重要的衡量指標。銀行信用卡要摒棄單純追求發卡量的粗放式增長,聚焦用更好的服務維護客戶和吸引更多客群。
總體而言,短期內多家銀行密集停發多款信用卡,正是業務加速轉型的部分體現。從長遠來看,隨著消費場景的不斷拓展和升級變化,銀行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和水準,銀行信用卡業務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