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作者:吳彬
近年來,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信用卡賽道,各大銀行嘗試通過跨界行銷切入消費場景,積極行銷獲客。以平安銀行為例,面對演唱會現場動輒數萬人的巨大流量,平安銀行信用卡先後冠名周華健、陳奕迅等演唱會,實現“跨圈合作”,助力該行信用卡在情感行銷層面打開更廣闊的視角。
無獨有偶,寧波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也借勢“蹭熱點”,針對在社交平臺上瘋狂“出圈”的茅臺和瑞幸聯名咖啡——“醬香拿鐵”,推出優惠折扣等消費“薅羊毛”活動;此外,工商銀行積極打造北京環球度假區聯名信用卡,卡面融合小黃人、馴龍高手、功夫熊貓等環球度假區經典IP形象和特色元素,為客戶提供提前入園禮遇、消費達標贏北京環球影城門票以及兩天一晚旅行套餐等特色服務。
然而,對銀行而言,獲客並非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怎樣留住客戶。目前,國內信用卡業務逐步進入存量競爭時代,提升用戶體驗感,增強用戶黏性,將是未來信用卡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對此,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分析稱,線上上線下場景融合加速背景下,銀行需強化線上平臺及服務能力以探索一體化經營,以“卡+APP+場景+權益”經營生態助力新增突圍與存量激活。
具體來看,一是深入洞察用戶需求、針對性地開展用戶互動,如面向Z世代提供趣味性的APP遊戲、可玩性高的視頻互動,助力延長用戶使用時間;另一方面,在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策略與“大消費”趨勢下,基於一體化經營搭建權益體系,通過服務體驗激勵用戶使用信用卡APP進行交易、信貸、理財及傳播分享,用權益回饋用戶價值、促進業務增收,形成用戶服務和業務收益閉環。
此外,除了傳統受青睞的信用卡群體,銀行還可以關注區域內個體工商戶、進城務工人員及農村居民。正如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所説,這部分群體,一方面由於收支在時間上的錯配,對信用卡需求更為迫切;另一方面可能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申請不到信用卡,是信用卡業務發展的藍海地帶。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