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銀理財宣佈自購旗下含權類理財産品。
理財子公司購買自家理財産品並非新鮮事。早在2022年和2023年,包括光大理財、南銀理財、中郵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在內的理財子公司都曾用自有資金投資旗下理財産品。
招銀理財自購旗下産品
近日,招銀理財的海報顯示,該公司以自營資金購買,且高管、投資經理及員工都購買“招銀理財價值精選系列産品”。海報上編號為“102805”的理財産品,指向招銀理財旗下理財産品“招智價值精選一年持有系列”,産品風險評級為PR3。
從資産投向來看,該産品理財資金不低於60%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産,不低於20%投資于權益類資産、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産。其中,0%至40%投資于股票等權益類資産,0%至20%投資于股指期貨等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産。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自購或與近期理財資金搬家現象有關。9月份以來,股票市場火熱,部分投資者選擇贖回理財産品,將資金轉移至資本市場以期獲取高收益。同時,受股債蹺蹺板效應影響,債券市場表現相對低迷,進而對理財産品凈值表現帶來較大衝擊,或進一步強化投資者贖回意願。在此背景下,理財子公司通過自購理財産品,特別是權益類理財産品,一方面,可以向市場和投資者傳遞積極信號,表明對理財行業發展長期向好的信心,穩定投資者情緒;另一方面,通過自購含權類理財産品,釋放權益類投資將是理財子公司未來發展側重點的信號,以期提振投資者對於理財子公司權益類投資的信心。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含權類”理財産品通常與股票市場表現相關,顯示出理財子公司對權益市場的信心。受當前經濟復蘇和市場回暖的影響,現在是投資權益類資産的較好時機。理財子公司自購行為可能是其風險管理策略的一部分,以平衡資産配置和控制風險。
理財子公司購買自家理財産品並非新鮮事。2022年,包括光大理財、南銀理財、中郵理財在內的理財子公司都曾用自有資金購買旗下理財産品。2023年,包括招銀理財、興銀理財、渤銀理財在內的理財子公司都曾發起自購。其中,招銀理財宣佈以自有資金1000萬元投資旗下股票型理財産品。興銀理財宣佈,用自有資金投資旗下一隻紅利策略産品,最高投資3000萬元。從自購産品類型來看,多數理財子公司自購産品為“含權類”,但也有部分理財子公司資金投向一些固收類産品。
有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
自9月24日以來,伴隨A股行情升溫,權益市場轉暖,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佈局也發生了改變,多家理財子公司將“含權”産品擺到重要位置。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理財子公司通過自購,傳遞出對理財産品和未來趨勢的信心,有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和市場預期的積極信號;通過自購,將理財子公司自身利益與投資者利益更緊密捆綁,有助於推動理財産品和理財市場保持穩健發展。對理財子公司本身而言,目前處於相對市場底部,通過自購也有利於優化市場佈局。
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理財子公司跟進?在田利輝看來,未來會有其他理財子公司跟進和效倣,進而獲取競爭主動權,增強市場信心和提升産品吸引力。
董希淼認為,展望下一階段,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更加穩定、投資者風險偏好改變以及銀行和理財子公司能力提升,銀行理財市場將呈現以進促穩、穩中求進的態勢。從理財規模看,理財産品存續餘額有望從2023年的27萬億元左右增長至29萬億元,甚至還可能突破30萬億元;從資産配置結果看,理財資産配置在延續“二八定律”(即80%的安全墊資産和20%的博收益資産)的前提下,預計債券、公募基金、權益類資産的佔比有所回升。
“不過,面對市場波動和投資者多樣化需求,銀行和理財子公司如何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這一‘不可能三角’中做好動態平衡,將是一個長期的巨大挑戰。”董希淼表示,下一階段,銀行和理財子公司應加快引入和培養專業人才,不斷提升對宏觀形勢和金融市場的研判能力,持續提升投資研究能力和資産配置能力,為不同需求的投資者提供差異化的産品和服務。
田利輝表示,未來理財子公司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産品創新、風控水準和資管能力上。同時,能否開展優質的客戶服務和通過金融科技降低成本也是競爭的重中之重。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