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六家國有大行紛紛披露2024年中期業績。從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來看,各銀行信貸投放整體量增價降,充分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作用。不過五家銀行的凈利潤和營業收入均出現了同比下降,且不良貸款餘額持續走高,凈息差面臨持續壓力。多位國有銀行管理層表示,下半年將積極推進凈息差精細化管理,力求穩定凈息差。
六大行盈利能力微弱下滑
今年上半年,國有六大行合計實現營收1.8萬億元,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6833.8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0.96%。
其中,工商銀行營收與凈利潤額居六大行首位,分別為4204.99億元、1712.96億元;農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365億元,同比增長2.0%,營業收入3671億元,同比增長0.4%,是唯一一家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的國有大行。
在凈利潤方面,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和交行的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1.9%、1.80%、1.24%、1.51%和1.63%。對比2023年,五家銀行當時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80%、2.44%、2.38%、1.23%和0.68%。
對於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減少的原因,建設銀行在半年度報告中提及,主要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和市場利率整體下行等因素影響,利息凈收入減少,同時受保險、基金、託管等降費政策影響,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也同比下降。
加大實體經濟支援成亮點
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上半年,各家銀行多個重點領域的貸款增速普遍增長,加大實體經濟支援力度成為半年報一大亮點。
據工商銀行年報,該行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上半年境內分行人民幣貸款增加1.74萬億元,增長7.1%。投融資結構與實體經濟更加適配,該行投向製造業貸款增長13%,戰略性新興産業貸款增長14.7%,綠色貸款增長13.7%,普惠貸款增長21.5%,均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中國銀行半年報稱,上半年境內人民幣貸款新增1.21萬億元,實現總量增長、結構優化,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13.82%,戰略性新興産業貸款餘額增長15.38%,涉農貸款餘額達到2.28萬億元。
今年上半年以來,隨著國家支援房地産平穩發展的各項政策效果的轉化,房企外部融資環境有所改善。多家銀行在半年報業績發佈會上也提到了房地産金融服務情況。交通銀行副行長殷久勇介紹,目前該行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白名單項目已經累計對接了300多戶,實際需求超過了1000億元,其中超過200個項目已經實施了投放。
面對壓力加強凈息差管理
受LPR下調和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等因素影響,國有六大行的凈息差面臨持續壓力。除交通銀行外,其餘五家銀行的凈利息收益率均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
凈息差,指的是凈利息收入與生息資産平均餘額的比值,用以衡量銀行生息資産的獲利能力,也就是賺錢的能力,是銀行核心的效益性指標之一。在存貸款利率趨勢性下行背景下,各國有大行凈息差接下來的變動備受外界關注。
農業銀行行長王志恒表示,市場利率整體下行,銀行業需合理讓利於市場,導致凈息差整體收窄。和一季度的低點相比,農業銀行凈息差已出現企穩回升的趨勢,將努力實現信貸規模合理增長和結構、品質的不斷優化,預計下半年凈息差將總體保持穩定,也會努力爭取實現進一步的邊際改善。
交通銀行副行長周萬阜提到,會積極把握好經濟發展以及市場運作中的有利因素,實現穩定並改善凈息差的目標。具體來看,交通銀行將加強結構性存款、長期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和協議存款等高成本存款的管控,合理控制其總量期限和定價等。
展望未來,建設銀行行長張毅表示,隨著存款利率下調對存款成本的改善效果持續釋放,預計今年建設銀行凈息差的降幅會有所收窄,該行將持續優化資産負債結構,強化存貸款的定價管理等多種措施,努力保持凈息差的總體穩定和同業的可比優勢。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