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年報披露進入中程,信用卡業務的經營情況隨之浮出水面。
目前,已有13家銀行披露2023年年報。其中,10家銀行披露了截至2023年末的信用卡發卡量或累計總量數據,有4家銀行出現累計發卡總量較上年末下滑,2家銀行的新增發卡量較上年有所降低。同時,這10家銀行還披露了信用卡不良率,其中6家銀行相關指標較上年有所上升。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信用卡市場規模化增長放緩之下,商業銀行需更加注重業務品質而非數量,深耕優質存量客戶,通過精細化運營和數字化轉型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加強風險管理,以應對信用卡風險增高。
4家大型銀行信用卡縮量
近年來,全國開立的信用卡數量整體呈縮減趨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此前發佈的《2023年第四季度支付體系運作總體情況》,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為7.67億張,環比下降1.51%,較上年同期下降3.88%。
上述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的累計信用卡總量較上年末下滑。
具體來看,截至2023年末,工商銀行的信用卡發卡量為1.53億張,相較2022年末1.65億張的信用卡總量減少1200萬張;建設銀行的信用卡累計發卡1.32億張,較2022年末減少80萬張;交通銀行的境內行信用卡在冊卡量則由2022年末的7450.83萬張降至7132.42萬張;招商銀行的信用卡流通卡較上年末下降5.44%至9711.81萬張。
與此同時,在信用卡流通總量整體縮減的態勢下,多家銀行依舊保持一定的發卡增量,但是,也有些銀行的發卡增速有所放緩。如興業銀行2023年新增發卡509.40萬張,同比下降22.87%;民生銀行去年信用卡新增發卡439.44萬張,同比增長12.55%,較2022年50.32%的增速有所下滑。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浙商銀行、中信銀行等發卡量增速,則較2022年有所提升。
例如,郵儲銀行去年進一步加大信用卡發卡力度,年內發卡量新增756.88萬張。同時,信用卡透支及其他較2022年末增加370.14億元至2192.80億元,由此拉動信用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35%。“本行深入推進信用卡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構建集約化經營和差異化發展能力,強化信用卡客戶拓展和綜合行銷,加快産品創新,豐富産品權益類型,持續提升客戶綜合服務能力,業務規模實現較快增長。”郵儲銀行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
披露年報的7家股份制銀行中,有5家披露了信用卡交易量數據,且這一指標較2022年末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同時,大型國有銀行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的信用卡消費金額也較2022年末有所下滑。
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上升
信用卡貸款為商業銀行的個人業務。總體而言,這類貸款在各家國有大行的貸款及墊款結構中佔比不高。不過因其與居民日常消費密切相關,故其資産品質變化同樣值得關注。
近日召開的多場上市銀行業績説明會上,信用風險也成為關注的話題之一。據統計,截至2023年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等6家銀行的信用卡貸款的不良率較2022年有所上升。
《2023年第四季度支付體系運作總體情況》的數據顯示,信用卡資産品質風險有所提升。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81.35億元,環比增長4.69%,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3%。
田利輝表示,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主要受部分行業景氣度下行,部分持卡人還款能力下降、部分銀行為追求發卡量進行過度授信、信用卡欺詐風險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
信用卡不良率的上升已引起各家銀行的關注。深化存量客戶和優質客戶的運營,已成為銀行的共識。如招商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該行的信用卡流通卡和流通戶均較2022年末下降,主要是該行更注重高品質獲客,新戶獲取規模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末,該行信用卡不良率為1.75%,較2022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告訴記者,信用卡業務在一定程度上仍屬於重資産業務,需要高度重視業務中存在的風險問題。當前宏觀經濟運作仍面臨一定挑戰,或將影響部分居民還款意願,從而提高風險水準,導致信用卡業務資産品質出現劣變跡象。
杜陽進一步表示,為應對信用卡資産品質風險,商業銀行一是要建立健全風險預警系統和風險約束機制,對客戶進行優先級分類,密切關注與貸款人相關的市場變化,貸前對客戶資質做好管理和審核,貸中監測貸款流向,貸後做好定期跟蹤調研,保證貸款能夠及時收回;二是要加強消費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對員工進行充分的風險教育,提升風險敏感度,培育風險合規意識;三是要強化與網際網路公司的合作,將銀行的資金、專業優勢與網際網路公司的數據優勢相結合,在徵信機制建設等方面拓展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實現互利共贏。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