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對比去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到的“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由“做好”提升到“大力發展”,顯示出大力發展“五篇大文章”之重要性。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以推進金融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援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麼幹?筆者認為,做好“五篇大文章”就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
科技金融位居“五篇大文章”之首,體現出中央對科技的高度重視。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無論是新興技術的研發,還是科技成果的轉化,或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建設,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和發展壯大都需要金融作為強有力支撐。因此,需要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業貸款、專精特新企業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等,科創票據、科創公司債券發行等都是科技金融的主要體現。
綠色金融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環節”“堅持綠色低碳,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其中,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是主要金融産品。
普惠金融充分踐行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其重點服務對像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特殊群體。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金融業支援現代經濟體系建設、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體現,是緩解人民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和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矛盾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2023年四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餘額70.9萬億元。
發展好養老金融有利於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2023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分別達到21.1%、15.4%。未來,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以養老金融、養老服務和養老用品等為核心的養老産業還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
數字金融是指利用網際網路技術、行動通訊和其他數字技術手段來開展金融服務和交易的一種形式,具備共用、便捷、低成本、低門檻的特點,包括網際網路支付、移動支付、網上銀行、金融服務外包及網上貸款、網上保險、網上基金等金融服務。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及大數據的發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日益深度融合,加快發展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數字金融,就成為實現共同富裕、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義。
綜上,科技金融體現了金融支援先進生産力的發展,綠色金融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普惠金融和養老金融體現了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金融,數字金融則體現了數字技術高速發展帶來的金融便利性。在2024年1月2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我國數字金融、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發展走在世界前列。
3月7日,潘功勝在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時表示,“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可以説,“五篇大文章”深深紮根于實體經濟,立足於當下,既符合我國國情,又展望未來,最終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做好“五篇大文章”,必將持續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