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2023年金融統計數據出爐。縱觀2023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5.59萬億元,比上年多3.41萬億元;截至2023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292.27萬億元,同比增長9.7%。
從2023年12月的單月度數據看,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7萬億元,同比少增2401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9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2023年全年,金融市場平穩運作,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體系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援的力度保持較高水準。
較好滿足實體經濟有效信貸需求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2023年,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信貸總量保持較快增長,在高基數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同比多增,較好滿足了實體經濟的有效信貸需求。2023年全年M2、社會融資規模、貸款增速均保持在10%左右的相對高位,為經濟持續整體好轉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從貸款結構看,企業貸款保持穩定較快增長。2023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7.9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9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57萬億元。
上海證券報記者從主要大型銀行處獲悉,去年,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同比增速大體保持在30%到40%的水準,均快於全部貸款增速。更多信貸資源被配置到支援形成新質生産力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
2023年,住戶貸款增加4.3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55萬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存量首套房貸款利率調整政策落地,個人住房貸款的“提前還款潮”告一段落。這不僅有利於提振消費信心,更有利於增強經濟向好的動能。據測算,全國超過23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完成下調,平均下調0.73個百分點,惠及5000多萬戶家庭、1.6億人,每年節省利息支出約1700億元。
金融機構新增信貸創歷史新高
“2023年金融機構新增信貸創下了歷史新高。”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
貨幣政策有效激勵了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分析人士認為,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兩次降準、兩次降息,優化房地産金融政策,配合國債增發、“三大工程”加快推進等宏觀政策組合拳,提升了經濟穩步回升的可持續性。多家大型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兩度降準累計釋放流動性超1萬億元,為銀行提供了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
我國貨幣政策有充足空間
分析人士認為,在金融體系“真金白銀”的有力支援下,我國經濟顯示出持續向好態勢,市場預期和信心穩步提升,有望順利實現全年預期增長目標。
關於今年的貨幣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有定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分析人士認為,“靈活”意味著貨幣政策將根據經濟金融運作情況,堅持“以我為主”,在內外部環境仍有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及時進行政策響應,平滑超預期因素的衝擊。同時,貨幣政策由“精準有力”轉向“精準有效”,強調了從質效而非數量來觀察和評判貨幣政策,符合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
“每年我國全部貸款當中約八成需要回收再投放,盤活存量信貸資金效能可以更好地支撐經濟高品質發展。優化新增貸款投向,也有利於支援擴大內需和供給側改革,改善終端需求。”分析人士稱。
展望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認為,即使遇到超預期的挑戰和變化,我國貨幣政策仍然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從外部環境看,目前主要經濟體加息週期已接近尾聲,實際利率已接近經濟增速的限制性水準,國內外利差的邊際變化將趨緩,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將減輕,這為我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拓展了更大空間。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