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銀行啟動新一輪“清卡”行動。《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以來,各大商業銀行持續對個人睡眠賬戶進行清理,賬戶類型包括借記卡、信用卡、存摺賬戶等。
業內專家表示,清理睡眠卡表明信用卡從以量取勝進入到以質取勝的階段。未來銀行如何把存量客戶當增量客戶來運營成為亟待突破的問題。
數量同比減少2100萬張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持續對個人睡眠賬戶進行清理,包括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大行,平安銀行等股份行以及北京農商銀行、馬鞍山農商銀行、巢湖農商銀行等地方性商業銀行,賬戶類型包括借記卡、信用卡、存摺賬戶等。
在信用卡方面,央行9月1日發佈的《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作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7.86億張,相較去年同期減少2100萬張,回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規模。
對於信用卡數量下降的原因,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明確了信用卡業務長期睡眠卡的佔比上限,超出後不得新增發卡,對於的確無法有效促活的客戶,銀行通常會積極進行清理,為新增發卡留出空間。另外,不少銀行還主動放緩了發卡節奏,注重深耕存量持卡用戶。
從最近各家上市銀行發佈的半年報數據可看出,今年上半年,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各項指標增速放緩。從累計發卡量來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今年6月末的發卡量已較去年同期有顯著縮減。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金額,多家銀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費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存量時代聚焦“精耕細作”
如何深耕信用卡存量用戶成為銀行面臨的一大挑戰。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存量競爭時代,商業銀行應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尋求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進而形成特色信用卡品牌。
“首先,應在客群定位上有所區分。除了公務員、白領等受信用卡青睞的群體,更應關注個體工商戶、進城務工人員及農村居民,這部分群體是信用卡業務發展的藍海地帶。其次,應在信用卡産品定價上有所區分。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産品的定價上可以更加靈活,不但能實現與其他銀行的差異化,還能實現對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這為加快信用卡産品和服務創新進一步創造了條件。” 董希淼表示。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諮詢顧問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信用卡已經開啟存量時代,這就需要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更加精細化,關注用戶體驗以提升自身競爭力,通過端到端的用戶旅程優化,輔以優質的服務來留存用戶、帶動業務收入增長。
“具體而言,信用卡領域的消費分級趨勢將有所增強,因此信用卡業務發展更需要深入的用戶洞察,一方面對現有客群展開深度運營,深化場景+生態的精細化服務,穩定及提升目前重點用戶的價值;另一方面,針對線上轉移衍生的新客群特徵,結合App+場景生態經營向新增客群挖掘和尋找增長機會,如重點人群Z世代、銀發族、萌寵族、高價值客群等。”蘇筱芮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信用卡仍是銀行觸達零售客戶最直接的渠道,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零售陣地。蘇筱芮建議,從整體戰略來看,線上上線下場景融合加速背景下,銀行需強化線上平臺及服務能力以探索一體化經營,以“卡+App+場景+權益”經營生態助力增量突圍與存量促活。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