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投放方面,金融機構助力必不可少。
2月1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佈。其中,對“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投放”作出了相關要求。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採訪發現,銀行業不斷加大對“三農”領域的金融支援力度,助力鄉村振興。作為金融支援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銀行業涉農貸款實現了較快增長。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階段,銀行支援鄉村振興以及糧食安全領域的信貸投放取得顯著成效,但在總量和結構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上述文件的出臺為下一步信貸資金安排指明瞭方向,一系列金融舉措將助力補足鄉村金融資源配置的短板,提升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質效水準。
近年來,作為金融支援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銀行業涉農貸款實現了較快增長,涉農信貸投放力度逐漸加大。2月10號發佈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季度監測指數顯示,2022年四季度指數值增長至187.34點。在融資服務方面,2022年末,本外幣涉農貸款餘額達49.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創下近年新高,領先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速2.9個百分點。
從金融機構來看,截至2022年三季度,五家國有大行涉農貸款餘額總計15.1億元,約佔全部涉農貸款餘額的31%,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主要力量。
上述文件還提到,引導信貸擔保業務向農業農村領域傾斜,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
杜陽認為,擔保業務的開展將充分發揮其增信、分險和賦能的作用,優化銀擔合作機制,有助於農業農村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告訴記者,通過引入信貸擔保機構、保險公司等分擔風險,可提高銀行發放農業貸款的積極性和可行性。同時,銀行機構還可以發掘自身産業資源優勢,積極牽線搭橋,幫助地方農産品打通産業鏈上下游瓶頸,提高農業附加值,反過來也能進一步開拓農業貸款業務空間。
在杜陽看來,金融機構做好信貸擔保工作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要深度融入農業場景,深化與銀行業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共同推出切實滿足農戶需求的信貸産品,著力提升産品的有效性和精準性。二是要實行減費讓利,切實降低農戶的經營成本,踐行金融機構責任擔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行穩致遠。三是要防範業務風險,農業信貸擔保業務有其特殊性,金融機構需要根據特定行業風險點,制定風控策略。同時,提升風險管理的數字化水準,完善貸前、貸中、貸後的全流程風險管理體系。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