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正文

字號:  

“三駕馬車”拉動大數據徵信, “數據—信用—財富”閉環初現

  • 發佈時間:2016-04-18 08:59:09  來源:中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2016年,科技領域裏的谷歌機器人4:1戰勝李世石,商業領域裏阿里巴巴超越沃爾瑪,可以算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兩件大事。大數據雲計算正推動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向縱深發展。

  所有網際網路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必然容易數據化,正發展如火如荼的行業包括金融、醫療、零售等行業。對於所有的網際網路金融相關方來説,徵信就像水電煤一樣,是網際網路金融基礎配置,而徵信體系是風險管控的核心內容。

  2016年大數據徵信對金融行業的創新顛覆,最重要的一點將是:令金融行業的客戶監測實現了動態風控。傳統的評估、交易形態正在被數據化的網路技術全速顛覆,數據成為了一切的信用的基礎,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未來20年的趨勢:一切能被數據化的皆可成為信用,數據即信用,而信用就是財富。

  重構網際網路時代信用體系、用新技術解決從前無解的謎題,令大數據徵信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隱形的翅膀”。

  未來徵信,三駕馬車分天下

  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未來大數據個人徵信競爭焦點將不再是其擁有數據的規模是否足夠大,而是企業對於數據的收集、運用之有效性。

  目前,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征信、考拉徵信、華道徵信這8家民營徵信機構正在為獲牌積極準備。其中,以馬雲馬化騰馬明哲旗下的“三駕馬車”最受外界矚目:芝麻信用攜淘寶八百萬商戶閉環數據;騰訊手握8億社交用戶朝夕不斷的社交數據;中國平安旗下的前海徵信,擁有多年沉澱的個人金融及相關數據,據推測,可覆蓋3億金融用戶。

  可以説,他們分別執中國電商數據、社交數據、金融借貸數據之牛耳。

  過去中國商業徵信體系影響力比較弱,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民營機構沒有獨立、穩定的數據來源,“三駕馬車”正如徵信市場中的鯰魚,通過大數據所産生的電子商務、社交、金融理財等場景資訊,從多角度對徵信對象進行更精準畫像。

  芝麻側重電商消費數據,騰訊側重社交數據,前海徵信則注重金融數據。論佈局和專業,馬明哲出手最早,牽手P2P機構也最快最多。論電商消費數據,馬雲對個人用戶市場教育最早。而論社交閉環,馬化騰在中國再無敵手。“三駕馬車”三分天下,逐鹿中國的個人徵信市場,雛形初現。

  但是在應用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三駕馬車”的方向互為補充,各有所長。騰訊徵信優勢在於社交數據,來源於QQ瀏覽器、手機終端等網際網路大數據,能根據用戶的守約、安全、消費、財富四個維度進行用戶畫像。根據媒體報道,目前主要是浦發、廣發的信用卡,以及達飛金融的消費金融服務與騰訊徵信展開了合作。他們以使用騰訊徵信信用評分、反欺詐等徵信産品為主,為它們消費金融業務的開展提供更高效率的支援和保障。

  阿裏係的芝麻信用,其數據來源於支付寶,目前支付寶的實名用戶超過了3億,其中包含了用戶網購、還款、轉賬以及個人資訊等方方面面數據。此前阿裏已經在小貸市場嘗試了徵信數據的應用。2015年,芝麻信用除了與P2P、銀行信用卡等展開闔作之外,還與包括神州租車、脈脈社交等産品展開了合作。也就是説,它的應用除了針對反欺詐、個人信用評估之外,還增加了很多生活場景服務,比如免押金租車、租房、入住酒店;免簽證旅遊,免費使用機場貴賓通道等創新的生活場景服務。不過免簽證旅遊目前成功個案不多,而它的多場景行銷一直在外界富於爭議。

  在三家大型徵信公司中,前海徵信更多地是面向傳統金融機構及網際網路金融機構推出征信産品及服務,畢竟它背靠金融屬性更強的平安集團,有著天然的優勢。作為一家全牌照的金融機構,平安旗下的前海徵信強項在於理解和滿足金融領域的風控需求,這一點,和騰訊徵信和芝麻信用有著本質的區別。

  前海徵信的數據來源包括平安係的大量金融數據、與政府部門,如深圳市住建局、交警局等第三方權威機構的合作取得的數據,以及電信等運營商、銀聯等幾十家外部數據提供機構合作,網際網路和新型數據等。長期累積的金融行業數據庫和專門針對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的建模能力,令它不是簡單地通過一個信用評分系統去解決網際網路金融所遇到的種種問題,而是圍繞金融領域最為普遍的借貸場景,依據貸前、貸中、貸後的邏輯,推出了一系列B端産品,充分發揮其風控優勢。據透露,目前前海徵信的合作夥伴數量已達800多家,B端市場優勢明顯。

  相對於金融領域,似乎騰訊徵信和芝麻信用更看重信用在生活場景上的應用,比如通過累積足夠的信用分,可以在快速辦理簽證,醫療掛號,入住酒店等等。

  四大方面影響徵信之戰

  從相對成熟的美國市場來看,徵信市場規模目前約為700億—800億元。反觀徵信行業發展滯後的中國,其廣闊的前景已成為了行業共識。之於徵信市場的競爭,以下四大方面會對未來市場格局産生重要影響:

  一是數據源方面,行業巨頭在頭部數據資源庫方面佔據先天優勢,其他中小徵信企業只能通過自爬、合作、購買等方式整合大量長尾數據。

  二是徵信演算法方面,大數據徵信模型和演算法尚未成熟,需要在大量實踐中不斷優化和調整,這一點即使是三大徵信公司也需要兢兢業業。

  三是個人徵信牌照將具備無可置疑的稀缺性,試點期已過去1年多,央行在個人徵信牌照的發放方面十分謹慎。在未來估計也不會像P2P牌照那樣氾濫。

  四是應用場景的爭奪,場景決定了徵信企業的現金流、模型的優化和更大市場空間的佔領。這將是競爭最為激烈的一部分,而在垂直市場有優勢的徵信企業能笑到最後。

  對於一個新興産業來説,在探索業務運作模式的同時,對業務邊界的思考也是非常必要的。儘管從現在的8家擁有準入資格的徵信機構的佈局來看,徵信行業的觸角很廣泛,但從全球經驗看,很難有單一機構能把徵信業務的所有方面都做完。中國的徵信模式更可能傾向於政府主導和市場化相結合的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和互補的一個徵信業務格局。即使是三家手握海量數據資源的徵信巨頭,也不約而同地一直強調:他們會作為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的重要補充,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起大力支援作用。

  當然,在未來由於個人徵信系統的完成,將帶來整個中國社會與網際網路關係的轉變,讓人們使用網路消費的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也會再造網路的商業環境,由此帶來的價值何止千億萬億。

  不用掏卡,“刷臉”即可消費;沒有密碼,行為就是賬戶;淘汰現金,一切皆可交易……

  這些都不是科幻電影裏作者的構想,不遠的將來,我們的生活裏,以上將都是日常皆可出現的情景。網際網路正在極速改變我們的金融形態。

  信用需要被大眾了解,信用需要被大眾接受,消費金融的火爆競爭與增長,正在倒推整個金融市場變革,令個人徵信業務成為下一個十年內爆發的需求,這不止是商業行為,更重要的是帶來社會觀念的轉變。當數據成為了一切的信用的基礎,一切能被數據化的皆可為信用,數據即信用,信用即貨幣,貨幣即財富。

大數據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紫光股份 80.14 10.01%
2 東軟集團 15.94 10.01%
3 賽為智慧 18.52 9.98%
4 航太資訊 27.13 7.28%
5 天源迪科 17.00 6.25%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天夏智慧 12.58 -5.77%
2 上海鋼聯 74.30 -3.19%
3 美的集團 52.84 -3.10%
4 南威軟體 12.10 -2.97%
5 奧飛數據 75.28 -2.87%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