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航空物流 > 正文

字號:  

物流業中長期規劃出臺 快遞成本有望降低

  • 發佈時間:2014-10-09 01:29: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王呈  責任編輯:張少雷

  2014年對我國快遞業而言是捷報頻傳的一年。雖然由於居民外出旅遊,快遞業務並沒因“十一”小長假的來臨而更加紅火,但國慶前後國務院對快遞物流行業的兩次發聲,該行業前景已發生根本變化。

  9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10月4日,國務院又印發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下稱《規劃》),既對當前形勢進行了分析,也對快遞物流企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與指導意見。

  “由於市場的快速成長,快遞已是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外資、民資都可以進入,政府將來更多是事中和事後監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接受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也可能成為世界第一物流大國。”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9億件,同比增長53.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97.5億元,同比增長42.5%,快遞服務業依舊是物流行業中的一匹“黑馬”。

  一些快遞公司已早早察覺到行業未來的競爭壓力和發展潛力,並開始積極向農村、海外市場佈局,同時不斷強化其O2O屬性,小包快遞和大包物流之間的界限也開始模糊,快遞物流行業全新的戰略藍圖漸漸浮現。

  外資“捲土重來”

  9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出臺當天,EMS、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等多家快遞公司從高管到骨幹都在當天就開展了密集的學習研討會,爭取在轉方式、調結構上實現新的轉變,以搶佔産業競爭的制高點。

  就目前來看,民營企業目前仍然是國內快遞“主力軍”,市場佔有率達78.9%,而國有郵政業務只佔據了19.9%的市場份額,外企更僅為1.2%。

  根據我國郵政法,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照規定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快遞業務。因而外資長期以來主要通過合資的方式參與國內業務。2009年,中外運敦豪(DHL)將全一快遞、中外運速遞、金果三家公司100%的股權收入麾下。然而,因為國內快遞業務競爭過於激烈等原因,不到兩年,三家公司均出現虧損。2011年,中外運敦豪決定“洗手不幹”,轉讓了上述3家公司股權,重新專注國際快遞業務。

  直到近年,國家郵政局陸續批准UPS、聯邦快遞(FedEx)等外資快遞公司在部分城市開展國內快遞服務的許可,從而不需要借助中國合作夥伴開始獨立拓展業務。據UPS中國總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UPS已獲得在國內33個城市開展快遞服務許可,並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服務網路和基礎設施,包括上海的國際轉運中心、深圳的亞太轉運中心以及包括快件操作中心、倉庫、配送中心和現場庫存點在內的252個營運設施。

  “消費者需求、觀念正在改變,通過網路零售、電商的快遞需求非常大,這個産業屬於高增長産業,如果束縛它的話,也不符合發展要求。”魏際剛表示。在他看來,外企本身能力就很強大,具有全球的物流能力和連接能力,在管理、資金方面都有優勢,對中國市場也很熟悉,“水性很好”,面對中國將近14億人口的發展機遇,外企自然高度重視在這個巨大市場中分得利益。

  國內競爭加劇

  面對“洋快遞”未來可能的“入侵”,大多數本土快遞行業從業者擔心更多的卻是如何生存的問題。“一些快遞網點靠著批發市場,業務量大,就好做一點,而快遞文件根本掙不了錢,市內快遞7塊錢,毛利潤一塊多,加上各種開銷,整體只能算是維持而已。”北京一家民營快遞公司的區域網點經理金彥亭對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表示:“一些快遞公司之所以用一兩塊錢把客戶拉過去,主要還是想佔領區域市場。”

  在金彥亭看來,目前壓力最大有兩方面,一是人員,二是業務。“沒有人員,業務開展不起來;沒有業務,有人也沒用,公司雇來一些跑三輪車的,一會兒不幹就走了,一些小年輕也老想換點口味,也幹不長久。”此外,北京最近對三輪車的控制也讓金彥亭苦不堪言,畢竟若在北京採用標準化的快遞車輛,光是上牌就非常困難。

  數據顯示,國內每單快件的價格,已從2007年27.05元下降到2013年15.69元,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至15.21元。此外,網店數量連年下降也為依託電商發展快遞業帶來一絲危險信號。2012年全年實際運營的個人網店數量達1365萬家,同比減少15.7%,出現了自2008年來首次出現下滑,當年淘寶網每天停運或倒閉網店數量接近萬家。而到了2013年底,實際運營的個人網店數量又下降到1122萬家,同比減少17.8%。

  不過,我國快遞市場潛力依舊巨大。從今年1-8月份各省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統計數據看,除了北上廣和江浙外,其他省份業務量均在5億件以下,且單件收入遠不及上海和廣東,未來業務量和附加值的增長空間廣闊。“更多外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後,國內快遞公司也將倒逼轉型發展,最終結果將是全國快遞市場都做大做強了,而不能簡單看短期壓力和挑戰。”魏際剛認為。

  實際上,針對農村和中西部較為薄弱的快遞網路,多家快遞公司已悄然啟動“下鄉計劃”、“西進計劃”:今年以來,順豐速運的服務範圍又新增了包括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在內的352個縣區,並收購了業務覆蓋貴、川、渝三地的四川星程宅配物流公司;圓通快遞高層也在陜西、寧夏、雲南、貴州、甘肅、青海、重慶、四川共“七省一市”開展了十余天調研,進軍西部意向已經明顯,這也恰恰與《規劃》中指出的“積極推進縣、鄉、村消費品和農資配送網路體系建設”意見相符。

  海外佈局增速

  全面對外資開放快遞市場,其深層意義還在於加速提升國內快遞公司的國際化水準。

  “快遞物流都是網路型産業,網路型産業本身需要成網、規模化、集約化、高效率、可持續,最終還是要實現國際國內不同地區之間完善的物流配套,從全球範圍聚集人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而中國也恰恰需要這樣一個強大、智慧、綠色的物流服務體系。”魏際剛表示。

  今年6月以來,多家快遞公司紛紛加大了港澳臺地區以及美國、加拿大、俄羅斯、荷蘭等國家的佈局力度,如順豐的“全球順”、圓通的“俄易郵”,申通、韻達在美國設立服務點等等。此外,南韓、日本也將成為其未來業務佈局的重點。

  但與國內類似,國外區域性品牌依舊強勢,以加拿大為例,除UPS、DHL、聯邦快遞等國際快遞巨頭外,CanadaPost也駐足多年並在當地中國留學生口碑甚好,僅加拿大地區就有223億美元的線上交易額,要想在這樣的市場中決勝,中國快遞企業經營管理層將遭遇多方考驗。

  實際上,海外市場巨大的機遇也早已顯現,2013年,僅中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就已達到767億元,較2012年的483億元漲幅為58.8%,民企擴張海外市場大有可為。對此,魏際剛建議,民企首先要取得國內的成功,才有可能走出去。從周邊國家和地區如東亞、東南亞、中亞、中俄等,以及中美、中歐、中非、中拉。

  當然走出去還受到很多條件的束縛。“戰略上一定要有思考。”魏際剛表示:“一是看要選擇哪些目標市場。二是需要綜合能力,不光是物流能力,還要了解當地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如果要在當地佈置物流園區或倉配中心,還需要國際化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力、資訊網路的連接能力、供應鏈的能力等,要充分利用各種資訊手段打造品牌,與當地的利益相關者建立合作關係。走出去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

  成本有望降低

  國內市場低價拼殺下,勞務成本、租金成本也都在攀升。港澳臺方面,由於渠道不暢等因素,快遞市場價位普遍也很高。記者採訪發現,在澳門大學就讀研究生的張彥竟從來不在澳門寄快遞,雖然當地也有順豐和EMS,但通過這些方式寄回老家的運費“死貴”,所以他的解決方法是,先直接過關到珠海,再在當地寄。諸如此類的現象也招致了數據上的下滑: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國際及港澳臺業務收入的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3個百分點。

  對此,多家快遞公司表示,偏高的過路、過橋收費以及尚不通暢的鐵路運輸、過關渠道都是成本畸高的直接或間接原因。中國快遞協會也在蘇州的一次調研中發現,一家擁有不到100輛汽車的快遞企業,僅一年的罰款額就超過60萬元,這對於勞動力密集、服務價格低廉、市場競爭激烈的快遞企業而言,負擔沉重。如今,這一現狀有望得到改善。

  今年9月武漢推出的“九州貨物快運”列車服務,讓不少快遞企業看到了希望。該服務的首列貨運列車從武漢北出發,途經麻城、黃州、武穴、黃石、鄂州、咸寧等地,1噸重的貨物百公里運輸加兩端裝卸費僅50元左右,相比傳統汽運模式,至少降低了一半的費用。

  《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要以著力降低物流成本為發展重點,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減少行政干預;加快推進聯通國內、國際主要經濟區域的物流通道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努力形成京滬、京廣、歐亞大陸橋、中歐鐵路大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若干條貨暢其流、經濟便捷的跨區域物流大通道。

  在國務院的規劃中,物流業將與民航、鐵路、公路等運輸行業聯動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將加快形成,覆蓋城鄉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也將得到鼓勵。

  此外,新的科學技術和組織方式也將對成本有進一步的消減。“將來快遞業的形勢將發生一些變化,現在是小包,未來會是大件,以後貨運企業也會快遞化,快遞企業也會大型化。”魏際剛分析,目前快遞企業主要服務於C2C或B2C。未來,B2B將成為主流,包括整件、零部件等在內的物品都可以通過快遞實現,整個物流體系將來也會構建一個服務線上線下的O2O體系。規劃中提出結合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完善一批快遞轉運中心,這也將為快遞企業減少大量成本,最終也將惠及海內外消費者。

  當前,世界正處在全球化、資訊化的進程中,在全球流動、全球增長和貿易擴張離不開中國。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快遞業一天發送2500萬件快遞,在2010年這個數字還是1000萬件。對此,魏際剛分析:“今年可能突破4000萬件,美國在2010年達到了4500萬件,按照這個趨勢,到2020年,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如果那個時候航空貨運也能超過美國的話,中國將會成為世界第一物流大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