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2015-12-04 第72期

反腐非奢侈品市場衰退之源

經歷上半年在中國市場的“降價潮”後,奢侈品行業最近又開始出現“關店潮”。有報道稱,法國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日前關閉了其位於廣州市麗柏廣場的專賣店;接下來,路易威登還計劃在內地關閉5至6家門店。有海外媒體稱,今年是奢侈品行業的寒冬,很多品牌業績都出現大幅下滑,而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市場銷售不景氣。

奢侈品(Luxury)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經濟學上講,指的是價值/品質關係比值最高的産品。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無形價值/有形價值關係比值最高的産品。奢侈品的消費是一種高檔消費的行為,奢侈品這個詞本身並無貶義。

奢侈品在華告別“黃金十年”

 

中國曾經是國際奢侈品牌全球銷售的主力支撐。據世界奢侈品協會公佈的中國10年官方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達126億美元(不包括私人飛機、遊艇與豪華車),佔據全球份額的28%,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佔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家。

 

據國外機構稱,奢侈品牌在中國銷售最風光的時候,博柏利(Burberry)全球1/4的銷售額和普拉達(Prada)全球1/5的銷售額都來自中國消費者。Swatch集團旗下的品牌歐米茄(Omega)、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和寶曼(Balmain),其全球銷量的35%來自於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

 

但近兩年,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不再“輝煌”。

 

香奈兒(Chanel)自1999年進軍中國內地以來幾乎每年“例行漲價”,但在今年4月,香奈兒在中國內地降價20%;隨後,迪奧(Dior)在香港地區也選擇降價,降幅達到12%;此外還有普拉達、卡地亞(Cartier)分別降價11%和5%。而奢侈品牌古馳Gucci在上海、成都、南京等地相關專賣店更是直接喊出“5折甩賣”的口號。

 

另外,位於廣州麗柏廣場的路易威登(LV)門店近日正式關閉,至此,今年LV在華已關閉3家店舖。據了解,經過近期的多番調整,目前,作為老牌奢侈品品牌的LV在大陸僅剩不足50家門店,分佈在約30個大中城市。   

 

關店現象並非LV個案,而是已然席捲了整個奢侈品行業。2014年,雨果博斯(HugoBoss)關閉了7家門店,菲拉格慕(Ferragamo)和傑尼亞(Zegna)分別關閉了6家,博柏利(Burberry)關閉4家。今年一季度,普拉達(Prada)在中國門店數量達33家,相比2014年的49家有所降低,阿瑪尼(Armani)門店數則從49家降至44家,而香奈兒(Chanel)門店數為11家,博柏利2015將關閉10家門店。多家奢侈品品牌的關店,預示著奢侈品行業在中國市場慢慢走向衰落。

 

5月份,《2015全球奢侈品市場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大陸奢侈品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規模降至約1150億元,較2013年下滑1%。根據貝恩的最新預計,今年中國大陸地區奢侈品市場實際增長率將下降2%至4%。

 

《中國奢侈品報告》中也提到,201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在全球的比重從2014年的11%下降為10%。2013年該比例為13%。大部分奢侈品品牌客戶流入和流出處於臨界點,即老客戶流失速度大於或等於新客戶增加速度,“去logo化”正快速轉變為“去品牌化”,很多奢侈品面臨品牌崩盤危險。報告還預計,明年將有95%以上的奢侈品牌會策略性關閉部分門店。

 

 “打折”、“降價”、“關閉門店”,2015年可謂是中國奢侈品行業最為動蕩的一年。

不必誇大反腐對奢侈品市場的震蕩

 

國內的奢侈品市場低迷,不少人將之解讀為“反腐才是原動力”。這樣的説法也不是毫無道理。

 

這兩年,中國進入反腐新常態,高端消費市場明顯受影響。譬如據統計稱:2013年,中國人是波爾多葡萄酒莊的最大買家,共有25筆交易,佔總交易量的75%。而2014年,一家法國諮詢公司記錄了14筆來自中國買家的交易,僅佔總交易量的43%。

 

不過,除了反腐、厲行節約帶來的衝擊之外,更多的是網購盛行和消費外移等因素,讓傳統大牌奢侈品店的銷售業績“雪上加霜”。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居民出境旅遊人數超過1億人次,境外消費達810億美元。中國消費者76%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境外。“當前的稅率政策導致境內外奢侈品價格差異巨大,推動遊客海外消費,促使國內奢侈品業經營陷入困境。”一家名錶品牌的高管告訴記者,隨著對外交流愈加頻密便捷,中國消費者海外購買奢侈品渠道正不斷擴大。

 

另外,近幾年在中國曝出的奢侈品品質問題日漸增多,投訴量不斷攀升也值得這些奢侈品牌反思。在中國這個初級市場和發展中的新興市場,奢侈品的利潤率非常高,賺錢很快,於是一些奢侈品牌因産品需求量太大讓心力不濟,或明或暗尋求代工,把工廠開到成本更低的銷售地,以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而這樣做,出現産品品質問題就在所難免。

 

境內奢侈品市場寒意襲人,但國人的奢侈品消費並未縮水。可見,國內奢侈品的降價風,絕非反腐的神奇副作用。

電商能否成奢侈品在華救命稻草?

 

網際網路或許將成為救命稻草。畢馬威最近針對中國奢侈品市場的一份調查顯示,2015年受訪消費者可接受的網上購物最高單價達4200元人民幣,去年這一金額為不超過1900元人民幣,增幅高達121%。電商,無疑是奢侈品不願但必須面對的。尤其是隨著老一代奢侈品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正在減緩,生於或成長于網路時代的“80後”“90後”甚至是“00後”正逐漸成為奢侈品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習慣與生俱來具有網際網路色彩。

 

麥肯錫的數據表明,2014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長除了奧特萊斯以外,基本都來自於電商。2009年,電商的奢侈品營業額增長率僅為2%,而今這一數字已攀升至6%,總計140億歐元。

 

報告指出:中國網民數量已經從2006年的 1.37億人增長到了2015年的6.68億人,約有90%的人使用移動客戶端搜索;奢侈品行業的搜索量呈雙位數穩步增長。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的消費方式改變了。早高峰的地鐵都能成為團購網站成交量最高的地方。“雙十一”成交額912億元的阿裏成為多少電商垂涎三尺的對象。

 

奢侈品分析師認為,品牌進軍電商只是時間問題。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高級分析師馬利奧(Mario Ortelli)預測在未來5到10年內,電商渠道將佔據奢侈品營業額總數的15%以上,這主要受益於新興市場的推動。電商已經影響了奢侈品消費者的查詢和採購方式。

 

麥肯錫通過對全球7000位奢侈品消費者“購物行為”的研究發現,目前四分之三的奢侈品消費者會受到數字化資訊的影響,比如網頁瀏覽和社交媒體。這也使奢侈品會越發重視“線上”這塊必爭之地。線上渠道將成為尤為重要的環節,因為它能夠記錄産品走向。移動網路不僅方便了消費者線上消費,也方便了商家系統地收集消費者的興趣愛好等資訊。

 

今年以來,奢侈品品牌陸續嘗試以不同方式觸網。繼頂級奢侈品品牌香奈兒嘗試線上首發珠寶新款之後;輕奢品牌蔻馳登陸天貓商城;豪雅腕錶入駐京東;卡地亞低調試水自營網店;雨果•博斯集團宣佈將投資重點放在有助利潤率提升的電子商務業務,並計劃2016年將物流收歸自營。

 

未來終還未來,現階段國內奢侈品電商市場繼續烽煙四起,進入“白刃戰”階段。低迷的眾多奢侈品電商能否起死回生,就請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新華網 中國新聞網 晶報 中華網 等)

相關閱讀

營收僅增3% LV主營業務難復蘇

  LVMH日前發佈了三季度及前9個月財報,其中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收入佔比最大的LVMH時尚和皮具部門僅增長3%,增長速度相較于二季度大大放緩。[詳細]

Prada在華業績低迷不振 部分商品大降價

  業內分析,內地奢侈品市場步入寒冬。在Prada大中華區,今年一季度銷售凈額約為0.2億歐元,下跌19.2%,成為業績下滑的重災區。[詳細]

GUCCI在華五折“甩賣”:行銷遇瓶頸

  5月27日,該品牌在全國範圍同時推出大幅度折扣,引發搶購熱潮。市場分析人士表示,亞太區業績下滑或是各奢侈品巨頭降價的原因之一。[詳細]

香奈兒在華降價的背後:消費外流極為嚴重

  因為地區間的差價,造成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外流極為嚴重,76%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國外,而中國本土的奢侈品消費額卻同比下降11%。[詳細]

相關評論
荊楚網: 中國奢侈品市場之所以痛失國內豐富的買家市場資源,除了因為政策性因素,比如居民出國旅遊便利性大增,使他們能夠在國外邊遊玩邊購買到原産地生産銷售的奢侈品。同時,由於科技越來越發達,特別是各國奢侈品電商的崛起,使奢侈品的資訊越來越透明,特別是價格資訊的高度透明化,致使國內奢侈品市場定價遠高於國外市場的行銷策略難以持續推行。
解放日報: 市場不景氣或許只是奢侈品銷售下滑的表面原因,但深層次原因還在於奢侈品公司中國市場的戰略失誤。
西安日報: 奢華不能體現人的價值,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才是值得推崇的。奢侈品在中國大行其道,不是好事。為虛榮所驅追求奢華,戴著腳鐐跳舞,試圖用"偽富人經濟"的另類消費方式彰顯身價,不僅僅是透支了金錢,更使價值取向發生扭曲。
第五大道創始人兼CEO孫亞菲: 未來消費者仍會回流,但此前勢必先關更多店面。消費者回流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其一是消除海內外價差,另一個是需提供網路便利。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 垂直型電商永遠沒有辦法解決一個問題,即'假貨'的問題,而58%的消費者也表示因為'假貨'絕對不敢網購。至今,所有的垂直型電商也不敢講自己的貨品從哪兒來,只因品牌絕不可能給予這些電商網上授權。
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 十八大之後,中央出臺八項規定、開始強力反腐。紀檢監察部門也開始組織紀檢幹部學習和研究藝術品與奢侈品的知識。官員們顯然被"表哥""LV女王"等前車之鑒鎮住了,對收受奢侈品禮品唯恐避之而不及。奢侈品行業在中國市場出現拐點。
羊城晚報: 拋開看得見的關稅因素,商家的分區定價策略,也許才是奢侈品"中國式高價"的根源。再加上近期歐元大幅貶值,若不降價,中國與歐洲的差價令人瞠目。在這個分分鐘就能海外淘的時代,中國高端消費者估計也不會傻到為了在家門口掃貨而扮演"人傻錢多"的角色。當然,如果再算上國內贗品氾濫的事實,"境外購""全球購"可能也增益了中國消費者的安心指數。
聯繫方式

策劃:田雨
電話:010-82081166
郵箱:caijing@china.org.cn
官博:http://t.qq.com/chncaijing
出品:中國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