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又到春耕備耕用肥時。《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安徽省南陵縣、懷遠縣、定遠縣等産糧大縣走訪了解到,當前一些地方頻現的流動商販推銷“問題化肥”現象令人頭疼,有的商販盯住大齡種糧農民,有的商販盯住執法監管薄弱地帶,將偽劣化肥或低價磷肥、有機肥“忽悠”成高價的複合肥,通過免費接送、專家“洗腦”、請吃請喝等方式誘導購買,不僅坑了農民、毀了糧食,而且破壞市場正常秩序。
“忽悠”花樣五花八門
春回大地暖,用肥正當時,江淮大地一片忙碌景象。在蕪湖市南陵縣何灣鎮,幾位搬運工正將化肥從農資店搬運上車,準備送到當地種糧農民家中。
家住臨近鄉鎮南陵縣煙墩鎮的汪姓種糧大戶,對於去年購買的不合格化肥至今仍後悔萬分。“這兩年,我遇到不少流動商販來推銷化肥。”他帶著《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自家倉庫,拿著一個化肥包裝袋説,去年他花8000元購買了95袋化肥,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鑒定為不合格化肥。用了這種肥料後,玉米畝産量從往年的超過1000斤減少到300斤左右。
“他們派車把我們拉到何灣鎮,有專家培訓,説買化肥請吃飯還送酒,買的多的現場還能砸金蛋抽獎,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就買了。”這位年近花甲的種糧大戶説,當時現場去了七八十人,八成農戶都訂購了化肥,有的買了幾袋,有的買了三四噸。
與上述種糧大戶同去的77歲的宋姓村民説,“俗話説‘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不好意思不買,就買了5袋。”以為真像宣傳的那樣管用,沒想到用了這些化肥後,自家水稻減産三分之一。
淮河之畔,産糧大縣蚌埠市懷遠縣,同樣也有農民反映流動商販推銷問題化肥的情況。
69歲的懷遠縣河溜鎮一位村民指著還未使用完的幾袋化肥説,去年8月,他買了流動商販在縣城賓館授課後銷售的肥料,“説是複合肥,實際是磷肥。當時買十袋送五袋,相當於每袋106元,相較于市場上複合肥價格便宜約50元。但實際磷肥市場售價每袋僅40元左右,這種肥料用在紅薯地裏後,紅薯結得細而且小,真是貪小便宜吃大虧!”
《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了解到,此類推銷“問題化肥”的流動商販活躍于鄉村市場,目標客戶一般為大齡種糧農民。
“個別農戶因流動商販送貨到府、價格便宜,且對化肥品質缺少一定的鑒別能力,給銷售假冒偽劣化肥的流動商販提供了可乘之機。”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執法稽查處副處長周玉戰説。
滁州市定遠縣蔣集鎮一位王姓種糧大戶説,他去年在流動商販推銷下買了15袋化肥。“當時商販開車把我們接到隔壁鄉鎮,請吃飯喝得醉醺醺的,看大家都買了,我也就買了。我們去了至少20人,大多數都買了。”他説,“市場價一百多,培訓後只賣七八十。”
“當時他們宣稱是複合肥,但沒想到撒到莊稼地裏沒啥效果,後來我又到正規農資店買了化肥,多花了冤枉錢。”王姓種糧大戶指著自家門口堆放的化肥説。記者看到化肥包裝袋上印著“複合蛋白酶磷(鉀)肥”,寫明有效磷含量大於等於14%,並未出現複合肥所需的氮元素和鉀元素含量標識。蔣集鎮農技站負責人説,這其實就是磷肥,當做複合肥撒下去肯定會影響莊稼生長。
“屢打不絕”原因何在?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産糧大縣走訪中,多位基層執法人員和監管部門幹部表示,流動商販不惜鋌而走險,潛入鄉村銷售偽劣等問題化肥,不僅坑了農民、毀了糧食,還破壞了市場秩序。儘管相關執法監管部門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但流動商販推銷問題化肥現象仍“屢打不絕”。
那麼,“屢打不絕”的原因何在?
懷遠縣荊山鎮一家農資店許姓店主分析認為,往年複合肥價格低,流動商販制銷偽劣化肥的利潤空間有限,這兩年,原材料價格上漲,一些品牌化肥價格“一漲再漲”,正規農資店賣一袋化肥也就掙三四塊錢,“磷肥市場價每袋約40元,他們通過‘忽悠’可以賣100多元。巨大的利潤空間,刺激不法商販流動兜售不合格化肥,有的甚至利用當地小廠加工售賣。”
一方面部分市場主體唯利是圖用“歪招”;另一方面執法監管存在薄弱環節,讓不法流動商販鑽了空子。
“對於流動商販推銷的化肥來説,抽檢是個難題。”安徽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分析認為,産品品質監督抽查的對象必須是依法設立、取得證照的生産企業、銷售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流動商販不適用監督抽查方式監管,往往讓不法流動商販鑽了空子。
基層執法監管幹部表示,有的流動商販踩好點,選擇節假日期間邀請村民開會,送貨時間集中在夜晚,等監管部門接到舉報再趕往現場,早已人去樓空。
查處打擊難,也是執法監管的薄弱環節。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個私經濟監管處副處長張文浩表示,這些流動商販推銷化肥流動性強、隱蔽性強,為了逃避監管部門的查處,往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在推銷化肥的時間點和地域上非常靈活,很難掌握其行動軌跡。多位被“忽悠”農民也反映,到府動員的不少是外地口音,流動作案特徵明顯。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地採訪發現,涉事人面對此類問題時,有的抱著“虧了就虧了”的心態,有的舉報但沒有下文也就不了了之,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不法商販。
“我當時發現流動商販推銷‘問題化肥’現象後,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打過舉報電話,但接電話的説化肥管理屬於農業部門,後面就沒有了下文。”一位鄉鎮農技站負責人無奈地説。
如何維護種糧農民權益?
化肥是關係糧食安全的特殊商品。針對不法流動商販,周玉戰表示,一方面加大打擊力度,要追根溯源、刨根問底;另一方面要多部門聯合執法,構建跨區域聯動機制。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針對流動商販推銷“問題化肥”、不法分子制售假劣化肥等問題,安徽省高度重視,要求各地嚴查嚴打,維護種糧農民權益。定遠縣、南陵縣、懷遠縣等地反饋稱,當地已經積極開展整治行動,以實際行動維護農民權益。
定遠縣對全縣5家肥料生産企業進行全面檢查的同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把檢查肥料經營門店和進村入戶倒查相結合,堅決遏制“忽悠團”進村推銷肥料現象。南陵縣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公安等多部門立即對全縣農資生産經營主體再次進行全面梳理摸底,將進一步健全監管常態長效機制,加大農資産品品質抽檢力度,對南陵縣轄區內銷售的肥料進行抽檢全覆蓋,把不合格農資商品清出櫃檯、倉庫和市場。
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多位幹部群眾和專家認為,遏制流動商販推銷“問題化肥”“屢打不絕”現象,還需堅持全國“一盤棋”思維,補齊全鏈條監管短板,在全社會織牢共治網路。
“隨著國家加大對化肥市場的監管力度,一些偽劣等問題化肥制銷人員已摸清監管‘盲區’,選擇流動作案,從盯住農資店向走村入戶‘一對一’銷售轉變。”受訪的市場監管部門幹部建議,當務之急還是健全全國聯防聯控機制,市場監管、農業農村、公安等部門加強聯動,針對坑農毀糧新動向,創新思維、以變應變,加大聯合檢查執法力度,重點加強對偏遠地區、小型化肥企業的監管,做好源頭治理,避免農民財産受到損失。
“需要發揮鄉村基層組織‘觀察員’‘吹哨人’作用,加強社會共治。”張文浩認為,要積極發揮鄉鎮、街道、社區以及村兩委等基層組織更加貼近農村市場的優勢,深入了解當地化肥市場狀況,發現問題線索及時舉報,及時打擊。同時,鼓勵品質優、信譽好、價格公道的正規商家,採取優化網點佈局,提供送貨到府等便民措施,更好滿足農戶用肥需求。
“多部門共同加大宣教力度。”滁州市定遠縣綠色親情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謝發清建議,發揮科技特派員和農技人員作用,將關口前移,提供多種方式讓農民能在選購前了解和掌握産品消費知識,同時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加大處置力度,構建督辦機制,確保維權有“著落”。
(責任編輯:郭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