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尹明善:不求兼善天下 但求造福一方

  • 發佈時間:2015-07-31 04:37:30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作為重慶力帆的掌舵人,尹明善可謂是家喻戶曉。不過,拋開企業家的“角色”,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慈善家。尹明善秉承“不求兼善天下,但求造福一方”的理念,自1993年起至今,帶領力帆支援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截至2014年12月,力帆已累計向社會公益事業捐贈資金和物資共計1.3億余元。

  23年慈善捐款超億元

  尹明善的創業史,比得上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説。54歲創業,從一個僅有9名員工、20萬元資金的小企業起步,發展成為西南地區民營企業的龍頭老大。企業有了規模,尹明善把目光放到了慈善事業上,一做就是23年。

  談到自己做慈善的初衷,尹明善説,改革開放以後,政府為民營企業提供的良好發展環境以及諸多優惠政策,再加上中國13億消費者的龐大市場,讓許多中國企業家在短短十幾年間積累起了國外需要數百年才能積累的財富。

  “中國的富人應該感到慶倖,我們現在能掙這麼多,都是靠中國政府,靠中國老百姓,靠天時地利。所以我們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激這個時代、感謝社會、政府和父老鄉親,更要好好回報社會。”尹明善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自1993年捐建第一所力帆光彩小學開始,力帆始終堅持實施慈善救助,涉及“非典”防治、抗旱、抗洪、抗震等救災活動以及社會公益事業和教育事業等多個領域。截至2014年12月,尹明善領導力帆已累計向社會捐贈錢物達1.3億余元。

  捐建百餘所小學遍佈全國

  企業發展,人才是根本。尹明善對此早有認識,他也把這點貫穿在了慈善事業上,把資助教育事業作為集團從事慈善事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主要方式之一。力帆集團每年都要撥出專項資金,在邊遠山區等教育相對落後的地方無償捐建學校。

  自1993年在重慶捐建了第一所力帆光彩學校後,在接下來的22年的光彩事業活動中,力帆光彩學校猶如雨後春筍般迅速遍及全國各地。2008年底,力帆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成功捐建了100所光彩學校,也成功兌現了尹明善“力帆將建成100所光彩學校”的承諾。截至2014年12月,力帆已成功捐建了105所光彩學校,圓了近5萬名孩子的上學夢。

  作為重慶本土企業,力帆還高度關注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對尹明善的母校重慶市一中、新妙涪陵十中等學校,每年投入專項資金用於學校基礎建設和設立獎學金,其中向重慶市一中累計捐贈1630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作為一個曾經飽受生活艱辛和人生磨難的文化人,尹明善一直秉承“不求兼善天下,但求造福一方”的慈善理念。在他看來,兼善天下只有政府能夠做到,他能做的只是兼顧自己的企業、兼顧自己的家鄉、兼顧一個鎮、兼顧一個生我養我的地方。

  因此,在國家老少邊窮地區的持久性扶貧開發工作、家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三峽庫區建設工作、綠化長江——母親河等活動中,都少不了力帆集團的身影。

  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尹明善在幫助家鄉父老脫貧致富,改變山區群眾的生活居住條件和出行環境的同時,還讓力帆集團與三峽庫區奉節縣結為幫扶關係,每年投入20萬元專項幫扶基金,幫助農民進行科學種植、科學養殖,改粗放式經營為集約化管理模式。

  在尹明善的領導下,力帆積極推動就業,直接提供了12000多個就業崗位,間接拉動了上下游産業10萬多個就業崗位。其中,通過重組等手段,力帆在少數民族邊陲雲南大理投入鉅資成立的雲南力帆駿馬車輛有限公司,就直接提供了4000余個工作崗位,使當地企業的産能得以迅速提高。

  慈善公益事業獲社會認可

  尹明善領導下的力帆在慈善公益事業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讚揚和認可。

  2001年,尹明善被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授予“光彩事業獎章”;2004年榮登《2004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第20位,是重慶市唯一登榜的慈善家;2005年,榮獲由國家民政部和中華慈善總會頒布的“中華慈善獎”,是重慶市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家;2014年,榮獲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頒發的“全國社會扶貧先進個人”,其事跡編入《中國工人》雜誌社出版的《共和國的脊梁》圖冊。

  力帆集團于2006年至2010年連續多年獲得重慶慈善總會頒發的重慶慈善貢獻獎;2009年榮獲中華慈善突出貢獻單位(企業)獎;2014年,獲得中華慈善總會第二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以及重慶市首屆扶貧濟困“十大扶貧明星企業”稱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