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能源 > 正文

字號:  

年終特稿:石油價格戰全面爆發 全球能源市場格局劇變

  • 發佈時間:2015-01-01 00:2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紐約12月31日電 題:石油價格戰全面爆發全球能源市場格局劇變

  中新社記者阮煜琳

  當頁巖油在美國蓬勃發展,並醞釀帶來一場新的能源革命時,以全球最大石油生産商和供應商沙烏地阿拉伯為主導的歐佩克已經在日漸縮減的市場份額中感受到日漸逼近的威脅。今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市場石油供需平衡格局打破,油價以令人震驚的速度下跌,而沙特等國在部分地區降低出口油價,更是引燃了這場不見硝煙的“石油戰爭”,並對全球範圍內經濟和政治格局産生影響。

  今年6月,紐約原油期貨合約衝至每桶112美元。其後,隨著石油供給過剩和需求減弱,原油價格開始在高位回落,並以一瀉千里的速度加速下滑。短短六個月時間,全球兩大石油基準價格雙雙腰斬,倫敦布倫特原油暴跌49%,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已經跌去一半。

  今年上半年,受烏克蘭危機等引發的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影響,油價一直維持高位。但隨著全球經濟增速下降削弱了石油需求,以及美國等地石油産量的激增,原有的市場格局正在打破。7月底,美國原油價格跌破每桶100美元。10月,油價跌破每桶90美元。11月底,歐佩克打破“常規”,拒絕為提振油價減低石油産量,12月初,全球最大産油國沙特下調對美國和亞洲的出口原油價格,成為壓垮今年油價的最後稻草。

  近年來,加拿大油砂、美國頁巖油,巴西和北極的深水油田等新興來源侵佔了歐佩克的市場份額,並在今年引發了在石油市場上以沙特和美國為主角的價格對抗。

  “大部分經濟學家低估了油價下跌對主要經濟體的影響”,彭博經濟學家卡爾·利開多納(Carl Riccadonna)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對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和利比亞等主要依賴原油出口的國家,原油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原油價格下跌對其經濟存在著致命性的打擊。

  有人歡喜有人憂。今年,油價暴跌和西方制裁加劇了俄羅斯經濟的動蕩,加速了盧布的貶值。在油價暴跌、西方制裁和盧布危機三重夾擊之下,今年俄羅斯經濟出現五年來首次衰退。而一些靠進口石油的顧客,則享受油價腰斬帶來的盛宴快感。

  卡爾·利開多納認為,同時,對美國、中國、歐洲等一些原油進口國家而言,油價下降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同樣被低估了。“例如,在美國,汽油價格每下跌一美分,對非能源領域的消費可增加10億美元。美國11月份的零售數據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認為,油價暴跌為全球經濟“注入了一劑興奮劑”,可能會讓全球經濟增長率提升0.3至0.8個百分點。明年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可能會比之前預測的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而美國的經濟增長將提高0.2至0.5個百分點。

  卡爾·利開多納認為,歐佩克目前看起來還沒有減少供應以穩定價格的意願。減産是穩定價格的重要措施,但目前還沒有國家願意率先減産。由於這個原因,目前還看不見市場的價格底部。

  他並稱,目前原油將保持供過於求的態勢,低油價還將持續。在俄羅斯,這將推動政府採取緊縮措施,並將加劇明年的經濟衰退。在美國,油價大跌會阻止新的投資進入石油行業,一些廠商可能走向失敗的邊緣,但這種“頹勢”不會對整體經濟産出造成顯著影響。

  這位經濟學家認為,通過削弱歐佩克的重要地位,這些新興的産油國可能永久改變石油市場格局。如果原油價格低於每桶60-80美元,美國的頁巖油、加拿大油砂,以及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油井可能會暫時關閉,但油價一旦上升,他們會恢復生産。

  這場以沙特為主的傳統産油國向現代産油技術發起的挑戰還在持續,戰場上廝殺主角也難言贏家。同時,暫時偃旗息鼓的石油新技術開採商也不會放棄。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王政策研究所主席尼克·巴特勒認為,已經持續了40年的歐佩克時代落幕,現實主義時代即將拉開帷幕,油價將取決於市場供應、成本和需求等基本情況。並認為,新技術開採商“會提出解決辦法,該行業不斷推動進步的能力是驚人的”。而2015年將會是痛苦的,因為每個人都要適應歐佩克時代的終結。(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