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制藥企業 > 正文

字號:  

部分藥企裁員改用代理:招標與反腐促企業變招

  • 發佈時間:2015-04-09 07: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董同艦  責任編輯:朱苑楨

  降銷售成本 部分藥企裁員改用代理

  隨著全國各地加快推動藥品集中招標進程以及藥品降價幅度擴大,一些藥企不得不做出銷售裁員、轉用代理的無奈之舉。

  近日,有消息稱一家地處河北、産品以心腦血管等為主的知名中藥企業,去年11月份裁了數百名藥品銷售人員。同時,另一家國內知名藥企也開展了數目達幾百人的裁員。據稱,該藥企地處江蘇,以消化類、腫瘤藥物見長,是國內領先企業。

  在多位醫藥行業人士看來,這樣的裁員現象並非個案。一位不願具名的南京某醫藥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上述位於江蘇的藥企實為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是將自有銷售轉為代理模式。記者隨後就此致電奧賽康宣傳部門,但該部門相關人士以“此事不便透露”為由拒絕了採訪。

  藥企借“代理”自救

  一位多年從事醫藥銷售的人士對記者透露,山東也有藥企開始裁減銷售隊伍,轉而投向更多的代理業務。不過該人士也坦言,山東上述藥企裁員規模並不大,尚未在行業內引起大的動靜。

  “現在做醫藥銷售的,好多人都沒有安全感。”該人士表示。

  滇紅藥業副總經理李從選向記者介紹了該公司在這一方面的變化。李從選表示,“滇紅藥業銷售情況目前很複雜,公司OTC類(非處方藥)一直是自營模式,但處方類藥品現在要開始找代理商來做了。”李從選認為,目前只有大的藥企才會在處方藥類市場佈局自建的銷售團隊,小的企業在這一市場都要走代理的路子。

  在李從選看來,選擇代理銷售更多的是一種管理模式的轉變,“和醫院的關係不是一兩天就能建立起來的,現在沒有醫院處方的關係,藥企的藥根本賣不掉。當地的醫藥代表長期在一個地方做,時間長了跟醫院的各個方面都建立了關係,這些都是藥企短時間內做不到的,只能找代理。”

  削弱自行銷售轉為更多借助代理的力量,是否成為藥企在行業趨冷形勢下的“自救”措施?

  北京鼎臣醫藥諮詢負責人史立臣表示,藥品招標門檻給藥企帶來了壓力,很多藥品無法中標,再加上拖標、棄標的情況,有的目標市場對應多達幾百人的銷售隊伍,多餘的銷售人力自然沒有存在的意義,還不如找代理。

  招標與反腐促企業變招

  上述醫藥銷售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包括奧賽康在內,現在有獨家藥的藥企在醫院渠道的銷售還是不錯的,尤其是西藥。除此之外,由於價格在行業內相對透明,生産仿製藥的企業並不好做。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明確指出,藥品集中採購有利於降低藥品虛高價格,其中對臨床用量大、採購金額高、多家企業生産的基本藥物和非專利藥品,要發揮省級集中批量採購優勢,由省級藥品採購機構採取雙信封制公開招標採購,醫院作為採購主體,按中標價格採購藥品。

  與此降低藥價虛高方針相呼應的是,全國各地招標價格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湖南省為例,根據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最新醫藥投資策略報告,湖南今年的擬中標價格相對於該省上一輪非基藥招標的價格降幅為10.2%,相對於目前今年全國平均水準的降幅為10.3%。湖南省整體價格降幅與廣東持平,但明顯高於高於其他省份,且不少品種議價價格過低,導致棄標的獨家品種較多,引發相關藥企對未來藥品招標趨勢的重新思考。

  史立臣表示,今年國家和各個地方政府在臨床處方類藥品的反腐力度不斷加大,是藥企重視醫藥代理的另一個政策原因,同時也可以轉移上市公司投資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