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制藥企業 > 正文

字號:  

剝離非核心業務 跨國藥企從多元化轉向主營業務

  • 發佈時間:2015-01-14 09:36:39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來源:39健康網

  諾華在中國市場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動作。

  近日有消息稱,瑞士諾華公司已與康哲藥業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協議,出售旗下蘭美抒片和溴隱亭片中國市場的資産。

  在完成了此次合作之後,康哲藥業將從蘭美抒片和溴隱亭片的上市許可資料及轉讓財産,轉讓財産包括溴隱亭片的中文商標,所有與産品獨家相關的技術訣竅、賬簿和記錄、商業資訊和醫學資訊。

  這是諾華自2014年大規模業務重組之後,在中國市場上的又一次“整合”。諾華在接受39健康網編輯採訪時表示,公司高度重視中國市場,並將一如既往地致力於以創新藥物造福中國患者。

  剝離非核心業務

  雖然蘭美抒和溴隱亭在中國市場上擁有不錯的口碑,但始終是未進入到核心産品之列。

  蘭美抒自2001年在中國上市以來,銷售權始終外包給第三方公司運作,而溴隱亭的年銷售額也一直穩定在2000-3000萬元之間,根本無法達到諾華公司的業績預期。

  “此次將蘭美抒和溴隱亭出售給康哲藥業,正是諾華在中國市場走出專業化的第一步。”一位業內人士向39健康網編輯表示,在我國醫藥衛生監管體系不斷得到完善的今天,將銷售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的政策風險將越來越大。

  為此,儘管蘭美抒和溴隱亭還在專利保護期內,但諾華依然還是選擇放棄。北大縱橫高級醫藥合夥人史立臣認為,即便是諾華甩賣該兩款原研藥,開出的價碼也不會太低。

  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透露,他曾幫助國內一家藥企購買美國一家藥企的仿製藥批文號,購買價格在25萬美元左右。

  “出售非核心業務是諾華的一種戰略決策。”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跨國藥企無論放棄哪類業務都要與公司發展規劃相符,不能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否則將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轉向主營業務

  事實上,諾華剝離非核心業務的消息始終不斷。

  2014年4月,諾華與GSK互換了腫瘤和疫苗業務;2014年10月,諾華以2.75億剝離旗下流感疫苗業務;2015年1月,禮來出資54億美金收購諾華的動物保健品業務。

  “跨國藥企近幾年出現回歸核心業務,不再一味地追求擴大化,轉向與主營業的趨勢越加明顯。”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由於人力成本的無限上漲,非核心業務拉長了銷售戰線,直接導致利潤回報率只限降低,因此專注主業將成為各家跨國藥企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諾華一直通過資本重組放棄非核心業務,並強化自身的優勢業務。與之前的擴大自身業務項目,這一輪諾華選擇了定位於腫瘤、心血管、眼科等優勢領域,讓業務更加集中從而産生最大的利潤。

  從2014年來看,諾華的抗腫瘤藥物Zarzio有望成為FDA批准的第一個生物類似物在美國上市,心衰藥物LCZ696也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的批准,而青光眼藥物Travatan也在歐盟收穫了兒科適應症。

  “跨國藥企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進行戰略轉移進行戰略轉型。”史立臣表示,醫藥企業轉型最根本的落腳點必須回歸到自有的資源和能力上來,這是形成核心業務的決定因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