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醫療變革回顧:大數據助力醫療精準高效
- 發佈時間:2016-01-14 03:31:35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扎克伯格在給女兒的信中,20次提到“健康”、“醫療”等關鍵詞,並堅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有望在未來的100年間預防、治療和處理所有或大部分剩下的疾病。”馬雲也表示,“我們今天如何在醫藥上面做工作?大數據的目的是讓用藥更精準,讓醫院變得更高效。”
這並非是企業家高談闊論,這樣的願景正在逐步實現。在“網際網路+”的大趨勢下,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發展迅速。借助雲計算低成本和彈性擴展的優勢,以及計算的力量,醫療行業正在為2500年的中國醫學史加入一味精準的藥——大數據。
精準醫療再掀熱潮
2015年初,奧巴馬公開了美國的“精準醫療計劃(PMI)”,全球科技界、衛生界和工業界為之震動。相比于傳統的經驗醫學診療,精準醫療以個人基因組資訊為基礎,可以為患者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讓治療效果最大化。
對於國內而言,本年度最受矚目的醫療事件之一,就是英特爾、華大基因、阿裏雲的三方合作,建立了中國乃至亞太地區首個定位精準醫療應用雲平臺。此舉被業內譽為“中國精準醫療的創舉之作”。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華大基因將在基因組數據分析平臺BGI Online基礎上,構建基因組學的數據中心和分析平臺,促進精準醫療行業發展。
北京貝瑞和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做的嘗試,是建立中國人基因版的《本草綱目》,借助大數據處理技術,揭示中國人群遺傳突變分佈,降低新生兒缺陷。
據英特爾預測,在2020年,人類將可以實現在一天之內完成基因測序任務。如此一來,醫生將實現有針對性的精準醫療,也更有利於病症的及時診斷與治療。精準醫療的發展,增強了人類面對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每個人都應有“健康雲”
2015年,院外的醫學數據在創新醫療企業的手中,變得異常活躍,創新産品層出不窮,並逐步進到院內。
以心血管病為例,死亡原因佔城鄉居民首位。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見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年9月,市民王先生在睡覺時佩戴了心電設備“好朋友”進行24小時連續心電數據採集,驚訝的發現心臟曾在淩晨停博了3秒。心電數據上傳到醫院後,醫生及時採取了干預措施,阻止了病情進一步惡化。
類似事情還發生在一位馬拉松愛好者身上。一款叫做阿甘跑步的創新應用,借助阿裏雲大數據平臺,通過一塊創可貼大小的設備,監測該運動員日常訓練的身體數據,基於一系列陪跑演算法,及早發現了風險。
心電數據庫在美國和歐洲已經成為普遍的醫學指標,但在中國,目前並無完整心電數據庫。好消息是,國家心血管中心正在聯合阿裏雲重建中國人的心電數據庫。基於雲計算為海量的心電數據提供的無限擴容儲存空間,和對億萬級數據的並行處理能力,人們有望主動擁抱健康。
不過,對於數據化一個人,這些數據很顯然不夠。如何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線上採集人體更全面的數據,需要更多合作夥伴的努力。U糖,借助網際網路幫助慢病患者管理血糖、血壓、體脂等數據;橙意人家,利用雲計算快速分析患者睡眠中的連續血氧和脈搏等數據,展示給醫生作為判讀依據。
更多院外數據流轉到院內,可以幫助醫院更清晰描繪患者“畫像”,加強醫療連續性觀測,及時發現問題。患者通過醫療數據分享,減少去醫院的次數,加強自我的健康管理;政府衛生部門有更可靠的醫療數據,做更多合理的疾控等政策依據。
阿裏雲幫助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處理超過800億條的藥品生産、流通數據,實現藥品追溯監管。
遠端醫療趨勢火爆
遠端醫療成為年度最火關鍵詞之一。醫院從觀望者到實踐者,背後是對提升看病效率、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釋放醫生資源的渴望。
桐鄉三院利用遠端醫療,解決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外國嘉賓看病問題。醫院將所有CT、DR等影像資料上雲,實現醫學數據的雲傳輸、雲存儲、雲共用、雲應用。患者在本地,就可以得到國內外專家的診治。小鎮醫院,通過落地雲醫療,連接起了世界級的醫療服務能力。
全國三甲的浙江邵逸夫醫院利用雲計算,實現“首診在基層、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制度,醫生的資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由阿裏雲與西安國際醫學、東華軟體聯合打造的西安國際醫學中心,則乾脆部署90%以上雲計算架構,成為名副其實的雲上醫院。
據悉,2015年阿裏雲新增千余家直接的醫療機構合作夥伴,包括大型三甲醫院、藥廠、院內醫療器械和醫療穿戴公司等。雲計算,讓創新正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