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高價保健品“畫皮” 不少保健品誇大成分作用
- 發佈時間:2015-02-27 09:42: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朱苑楨
“送禮就要送健康!”春節期間,保健品成為人們饋贈親友,尤其是看望長輩的首選禮品之一。然而記者調查保健品市場卻發現,不少保健品通過炒作概念、誇大成分作用,甚至虛構保健功能,使得原本普通的成分搖身一變成為售價不菲的“神藥”,誤導消費者“只選貴的、不買對的”。
抗癌防癌?——僅是心理安慰
“買點蟲草吧,抗癌!”“買點靈芝吧!抗癌!”記者在合肥市多家大型超市和藥房走訪時,推銷員們都熱情兜售各種號稱“有抗癌防癌功效”的保健食品,價格均在數百元以上。某品牌破壁靈芝孢子粉,售價高達288元一盒,而另外一款蟲草精,更是要賣到535元。
“這幾天賣得可好了,都是過年買來送人的。收禮的一看就知道這是貴的。”導購人員説。但是在這些産品的外包裝上,卻僅有“調解免疫力”等功效説明。見記者不信,導購人員紛紛拿出精美的産品宣傳手冊——這上面標注有“該産品對腫瘤有良好療效”的説法。
記者調查了解到,商家抓住了近年來人們對癌症的恐懼心理,紛紛推出各種號稱“有防癌抗癌功效”的保健食品,有些保健品甚至打出“抗癌有效率可達90%以上”“能精確殺傷癌細胞、提高免疫水準”“有效縮小腫瘤防止復發和轉移”等宣傳字眼。久病難愈的癌症患者,往往把這些保健品當成救命良藥。然而,這些銷售異常火爆的産品,真有抗癌防癌功效嗎?
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認可的27種保健功能中,並沒有“防癌抗癌”這一項。早在1996年、1997年,當時衛生部確實批准了部分可標有“衛健字”的防癌抗癌保健食品。當年的“衛健字”批號沒有使用年限,導致目前還有少量的有“衛健字”批號的抗癌保健品。但是到2000年,這些就被取消了,因此現在根本不可能有所謂新研發出來的抗癌保健品。
藥監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05年7月1日,《保健品註冊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行,自從那時起審批保健品的準字號都有期限,五年之後必須重新審批。但是該規定對此前批准過的保健品沒有效力,造成了保健品市場上産品良莠不齊。因此,他們一直在呼籲國家有關部門出臺法律法規,推進保健品“衛準字”批號的清證換證工作。
“如果這些保健品的功效真如宣傳一樣,早就做成臨床藥物了。”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稱,從臨床上看,服用這些抗癌保健品的腫瘤病人,與從未服用的患者相比,病情發展狀況沒有明顯差別。很多人由於化療痛苦或其他原因,服用一些保健品後確實有一些心理安慰。
“這些保健品不僅不靠譜,還經常有病人服用保健品後就不好好吃藥了,造成病情延誤或加重。”多位三甲醫院腫瘤科醫生告訴記者,由於抗癌藥物的副作用較強,一些病人特別是老年人難以忍受痛苦,加上聽信廣告和推銷人員的説辭,花費重金購買大量抗癌保健品服用。
專家鄭重提醒,對於癌症這樣的重大疾病,患者必須嚴格遵循醫囑服用抗癌藥物,切不可聽信廣告“忽悠”,用所謂抗癌功效顯著的保健品代替藥物。而健康人就更沒有必要服用這些保健品了。特別是一些連健字號都沒有的所謂“保健品”,其成分、生産工藝都説不清,甚至會給人體帶來損害。防癌更主要的是應該合理膳食,多攝入新鮮蔬菜水果,戒煙、不酗酒,少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食品等。
維生素貴在天然?——喝瓶維C不如吃兩橙子
精選針葉櫻桃提取、天然深海魚油提取……記者在市場上發現,一些天然維生素産品也是春節保健品市場上的“寵兒”,廣告詞頗讓人心動。它們的價格比普通的維生素貴出幾十甚至上百倍,商家竭力宣稱天然維生素産品吸收好、無副作用,令消費者趨之若鶩。
“其實天然維生素與普通維生素的化學結構完全一樣。二者只不過是提取方式不同,導致生産成本不同。”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風險管理處副處長嚴忠屏介紹,食藥監部門規定,標注為天然維生素或礦物質保健食品,廠家必須提供證明材料,證明其産品是“以食物可食部分提取”的工藝流程。天然維生素,就是從食物中提取的維生素;人工合成的維生素,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來製造出的具有相同成分的維生素,多作為維生素藥物。由於天然維生素在提取過程中,加入了其他天然成分,有很多提煉的程式,增加了生産成本,因此價格往往比較貴。
記者在市場上看到,有“國藥準字”批號的維生素C、B等産品,每瓶僅售數元錢。但是導購人員告訴記者,這是藥品維生素,“是藥三分毒”,而作為保健食品的天然維生素吸收更好,沒有副作用,可以長期服用。
業內人士稱,“國藥準字”比保健食品的標準更加嚴格,但是商家卻著力宣傳保健食品天然維生素更加健康、安全,誤導消費者“只選貴的、不買對的”。
天然維生素未必就比合成維生素吸收要好,不同種類的維生素,合成的與天然的吸收率會有不同。例如,對來自於食物中的天然維生素B12,人體的吸收率約為50%,而人工合成的吸收率可達到80%以上;但天然維生素中的維生素E就剛好相反,研究顯示,天然維生素E的吸收率是人工合成的3.5倍,而且能産生更大的生理效應。
而魚肝油和魚油因為富含對嬰幼兒健康成長有益的維生素A、D,以及對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統有益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一直是天然維生素中的暢銷品。但是,天然的魚肝油和魚油産品主要原料是海洋魚類的內臟。專家表示,人類生活和生産活動使得大量近海甚至部分深海的魚類受重金屬(如汞)的污染。這些污染物極易積聚在魚類的內臟之中,使其重金屬含量超過了人體安全攝入量上限的數百倍甚至數千倍。如果在魚肝油的生産加工過程中沒有去除這些污染物,消費者長期服用天然魚肝油,很容易出現重金屬中毒的情況。相反,人工合成的維生素A、D多為單純的化合物,採用嚴格的藥品製造流程生産,安全性遠高於天然的魚肝油製劑。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的專家稱,即使是原料來自於天然食材,也需要用化學方法提取維生素。從其成品的成分上看,昂貴的天然維生素與廉價的人工合成維生素沒有差別。只是作為保健品的維生素從口味上、外觀上要比藥品更適合消費者食用。
專家稱,天然維生素純度不足以治療維生素缺乏症,化學合成的維生素都是作為藥品銷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如果有維生素缺乏的症狀,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有“國藥準字”批號的維生素;正常人保持日常正常均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就可攝取充足的維生素,無須額外補充保健品。如果長期服用保健品、攝入過量的維生素,還容易對身體産生損害。
例如,攝入過多維生素C,易造成維生素C依賴。因為一旦擴充了身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以後減少補充反而有可能導致維生素C缺乏。如果要補充維生素C,最好還是通過蔬菜、水果來補充,不要靠喝飲料。吃蔬菜、水果除了補充維生素C,還能補充其他營養素。因此,喝一瓶維C飲料還不如吃兩個橙子。
助眠神器?——副作用不比“安定”少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x金”,這款號稱能夠明顯改善睡眠的保健品的廣告詞深入人心,雖然價格不菲,卻深受消費者青睞,被稱為過年期間的送禮“神器”。
然而,這款號稱有改善睡眠、潤腸通便功效的保健食品,其廣告宣稱的助眠成分其實是褪黑素。專家指出,失眠的原因非常複雜,僅有極少數患者是由於缺乏褪黑素導致睡眠狀況不佳的。因此很多消費者盲目服用,並無效果。
記者採訪了解到,褪黑素是一種原本用於調整時差的激素,近年來卻充斥著保健品市場。不少廣告宣傳其改善睡眠、抗衰老、降血壓血脂、提高免疫、促進記憶且沒有任何副作用。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失眠患者來説,褪黑素不僅無法改善睡眠,而且長期大劑量服用,還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
業內人士稱,近年來不少有助眠功能的保健食品都會添加褪黑素,而褪黑素的生産和使用管理卻十分混亂。目前在市場上能找到的“褪黑素”原料幾乎都是化工廠生産的,沒有食品衛生許可證,沒有藥品生産許可證,沒有原料藥的批文;其次,作為一種激素,應該是有劑量限制的,但是褪黑素現在還沒有安全量標準,因此不少廠家濫用、隨意添加,有的甚至還是未經藥監部門批准的非法添加。
雖然褪黑素産品市場混亂,但是絲毫不影響大眾對其的信賴。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實體藥店,網路售賣的褪黑素産品更是火爆。如某電商平臺銷售第一的美國進口褪黑素片,僅一個月的成交量就達到2538筆,該産品介紹稱這是“來自美國的腦白金”,從天然核桃中提取,每片含量約3毫克,適用於多種睡眠品質欠佳人群;而另外一款號稱原産自加拿大的Jamieson褪黑素,微信上直接宣稱其“替代‘安定’無副作用,是不上癮的保健食品”,含量高達每片10毫克。
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購買者,他們紛紛表示,廣告上褪黑素助眠功效明顯、適用人群廣泛以及沒有副作用等宣傳讓他們十分動心。特別是一些長期失眠患者,擔心服用安眠藥會成癮或是導致記憶力減退,都將褪黑素作為“助眠神藥”。
“褪黑素僅適用於極少睡眠不佳者,而它的副作用一定不比安定類藥物少。”安徽省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睡眠障礙科主任朱道民醫生説。朱道民在臨床上收治了不少服用這類保健品的患者,效果均不理想,有患者甚至連續服用了9個月時間,睡眠品質絲毫沒有好轉。
專家稱,服用褪黑素的不良反應眾多,包括皮膚瘙癢、皮疹、腹瀉、腹痛、嗜睡、頭痛等,然而上述不良反應在有關褪黑素保健品説明書中幾乎看不到警示。這些産品不僅劑量大,如在商店賣的褪黑素一般是3毫克片劑,相當於正常體內水準的10倍之多,而且還誤導消費者長期服用,最後産生依賴性。
專家認為,隨意長期使用該激素,有可能導致整個內分泌系統紊亂而引發其他疾病。尤其是孕婦、哺乳婦女、過敏體質、自身免疫疾病、精神、神經疾病、肝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須慎用或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