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藥材價格“高燒”四年突然暴跌

  • 發佈時間:2014-09-16 08:59: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趙兵輝  責任編輯:陳晶

  原本金貴的中藥材品種價格,突然迎來暴跌行情,部分品種下跌幅度超過70%。業內專家分析稱,此輪中藥材價格下滑尚未到頭,預計200多個大宗藥材過半品種將步入向下的價格週期。究其原因,業內專家認為,本次中藥材價格屬於報復性回調,週期性因素是主要原因所在,中藥材價格在過去已經“高燒”四年。

  黨參最高時賣過80元-90元每公斤,而日前來自其主産區的消息顯示,黨參目前已經跌至10多元,跌了八九成。除了黨參,三七的價格跌幅也很大。三七統貨最高曾賣過600元至700元每公斤,最新的行情是每公斤150元,跌幅接近80%。此前三七價格一直堅挺,而不斷上漲的價格刺激了三七種植戶的種植熱情,直接導致了市場的供過於求,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三七的價格便開始走下坡路。供過於求的情況同樣出現在太子參上,目前每年太子參的需求量為4000噸,而市場年産量已超過1萬噸,太子參的跌幅也極為慘烈。

  不過,來自中藥材天地網的數據顯示,本輪中藥材價格整體下滑潮中,也有一些品種在近期出現了較大漲幅。以枸杞子“380粒寧夏”規格,其在玉林市場的價格已達58元,漲幅28.89%。紫草“硬統進口”規格在成都荷花池的價格目前為38元,漲幅也有26.67%。

  業內專家認為,本次中藥材價格屬於報復性回調,週期性因素是主要原因所在,中藥材價格在過去已經“高燒”四年。據了解,中藥材價格曾在2009年-2012年經歷了持續的價格上升期,這一輪持續的價格上漲,激發了藥農前所未有的種植積極性。相關數據顯示,自從2009年開始,藥價經歷了四年大漲。其中價格漲幅最猛的三味藥材:麥冬、黃連和太子參在2011年8月分別增加至2009年同期市場價格的4.7倍、2.5倍和14.3倍。

  對以中藥材為原料的藥企而言,中藥材的價格變化和生産成本高低密切相關。乙太子參為例,其是江中藥業的主營産品健胃消食片的主要原材料,佔公司原料成本近60%。東北證券研報指出,江中藥業每年約需2000噸的太子參,太子參價格每下降20元,有望增厚公司EPS0.1元,反之亦然。

  面對陰晴不定的中藥材價格,不少藥企選擇自建種植基地來應對。近年來,三七價格一漲再漲,使得天士力雲南白藥康美藥業等下游企業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為緩解成本壓力,目前已有天士力、白雲山和黃中藥等藥企到三七主産地雲南文山建立自己的生産基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