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杜絕重復參保 亟待整合城鄉醫保

  • 發佈時間:2014-08-21 09:16:05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封媛媛

  城鄉分割的戶籍登記制度即將取消,但城鄉不同醫療保險制度間的分割仍然存在,由此導致的重復參保問題也未能解決。據媒體報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居民醫保)、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簡稱職工醫保)三大制度的全國重復參保率目前在10%左右,超過1億人重復參保,每年財政重復的無效補貼超過200億元。

  我國長期以來實施“城鄉分治,一國兩策”的二元社會政策,在農村實行的是新農合,而在城市實行的是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由於新農合無論是籌資水準、還是補償力度,均低於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者為了減少可能發生的醫療負擔,一些已參加新農合的農民工,在城鎮工作時,又選擇參加流入地的職工醫保。此外,逐漸推廣的居住證制度使流動人口不受戶籍限制,已經參加新農合的流動人口,為了避免異地報銷困難,也選擇參加居民醫保。

  新醫改以來,雖然醫保的覆蓋面在不斷擴大,但其制度性缺陷也日益凸顯出來,尤其是城鄉分割暴露出政策的公平性不足。目前,醫保的高覆蓋率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仍然存在。在重復參保現象嚴重的流動人口中,農民工佔據了絕大多數,由於僅靠參加戶籍地的新農合,不僅存在補償標準低的問題,還會遇到異地報銷困難等困難。

  目前,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隸屬於人社部門管理,而絕大多數地區的新農合被劃歸衛生部門管理。為了爭取部門預算和財政補貼,管理部門之間爭搶參保人員,誘導了多頭參保、多頭報銷的現象。近年來,要求建立城鄉一體化、整合三大醫保制度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早在2009年的新醫改方案就提出,“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制度。”2012年4月,“十二五”醫改規劃再次提出“加快建立統籌城鄉的基本醫保管理體制”。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也明確指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但整合三大醫保制度無疑會觸碰到部門利益,到底由誰來整合,人社部門和衛生部門看法迥異。人社部門認為,人社部門不僅具有長期管理醫療社會保險的機構、人員、經驗積累與資訊系統,而且和醫療方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由人社部門整合比較合適。衛生部門則認為,衛生部門管醫保,屬於“一手托兩家”,既管理醫療又管理醫保,需要同時考慮參保人和醫院的利益,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好醫保資金。兩大部門的立場爭鋒相對,導致整合推進緩慢。

  去年4月發佈的《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曾要求,當年6月底前完成整合三大醫保。然而,已經過去一年多,目前,只有七個省份完成了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整合。大多數地方的城鎮兩大醫保仍由地方人社部門管理,新農合仍由衛生部門管理。

  眼下,在三大醫保還難以實行統一管理的情況下,應該加強各管理部門之間的資訊共用。由於新農合與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採用不同的資訊系統,資訊未能實現共用,這為重復參保埋下隱患。為方便流動人口參加醫保,克服重復參保現象,建立統一的資訊平臺,發放全國通用的醫療保險卡迫在眉睫。早在2011年,人社部就開始部署全國社保卡統一工作,居民身份證號作為唯一社保卡號。應儘快推進這項改革,使社保卡全國範圍內通行,規避重復參保情況的發生。

  雖然加強對參保人員的管理有助於防範重復參保,但應該看到,重復參保的深層次原因還在於,城鄉沒有建立統一的醫保制度,城鄉居民不能公平地享受經濟、社會的發展成果,重復參保是農民工的一種無奈的“理性選擇”。

  當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始試點城鄉醫保“均等化”,將保障水準差別不大的新農合和居民醫保率先整合,有力地防止了重復參保,也降低了管理成本。因此,參照試點的成功經驗,儘快整合城鄉醫保。首先將新農合和居民醫保交由一個部門統一管理,統一基層機構辦理,城鄉居民可以自由選擇參保種類,由於是一個部門辦理,就避免了重復參保現象的發生。對一些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一體化的城鄉居民醫保統籌政策,取消人為設置的城鄉醫療保險制度的差別,從根本上杜絕重復參保,體現制度公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