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醫療器械行業亂象叢生 監管加碼禁止亂吹噓

  • 發佈時間:2014-08-12 09:13:38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錢宇陽  責任編輯:孔彬彬

  新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實施兩個多月後,國家食藥監管總局近日又發佈修訂後的《醫療器械註冊管理辦法》、《體外診斷試劑註冊管理辦法》等五部規章。業內人士表示,多部醫療器械法規的頒布和實施完善了醫療器械監管法規體系,有利於規範醫療器械市場秩序。

  醫療器械行業亂象叢生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年增長率已超過21%,2013年醫療器械年産值達4000多億元,大到核磁共振、直線加速器,小到體溫計、創可貼,甚至醫用棉簽都被囊括其中。

  醫療器械一般被用來作為醫院治療、患者康復的輔助,醫療器械不能達到包治百病、功效神奇的地步。但現實中,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免費體驗,誇大甚至虛假宣傳産品功效,高價向患者銷售醫療器械。一些不明真相的患者,參加免費體驗活動後,動輒花費上千甚至數萬元進行購買。一些患者本應得到最佳時機治療的病痛,因為盲信醫療器械而被拖延,病情進一步惡化。同時在低端醫療器械行業中,由於準入門檻低,價格競爭激烈,産品品質也參差不齊。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表示,目前,醫療器械亂象集中在流通環節,包括醫療器械違規生産、非法經營、誇大宣傳和使用無證産品。另外由於流通環節過多也導致價格虛高。

  監管加碼禁止亂吹噓

  從今年6月新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實施,再到《醫療器械註冊管理辦法》等五部規章的發佈,醫療器械行業監管不斷收緊。

  新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按風險從低到高將醫療器械相應分為一、二、三類,實行寬嚴有別的監管政策,給高風險産品生産經營企業“加壓”,給低風險企業“鬆綁”,同時增設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再評價、召回等制度。

  同時,在新的《醫療器械説明和標簽管理規定》中,明確要求,今後醫療器械説明書和標簽不得含有“療效最佳”“保證治愈”“包治”“根治”“即可見效”“完全無毒副作用”等表示功效的斷言,不得含有“無效退款”、“保險公司保險”等承諾性語言,以及説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等內容。

  郭凡禮表示,這一系列醫療器械法規的出臺細化了法律責任、調整了處罰幅度、增加了處罰種類、避免了執法空白,提高了違法成本,對違法行為震懾作用顯著增強,有利於整治醫療器械虛假註冊申報、違規生産、非法經營、誇大宣傳、使用無證産品等五種違法違規行為。

  郭凡禮還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儘快建立詳盡的品質標準,降低獲取灰色收入的機會。“由於醫療資訊的不對稱,除經濟條件不允許外,患者及家屬基本遵從醫院的推薦,這就給灰色收入創造了機會。建議參照歐洲醫療器械的標準構建系統,方便搜尋同類型的産品,讓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意願去選擇産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