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近親不能獻血?會引發移植物抗宿主病
- 發佈時間:2015-04-14 09:07:17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朱苑楨
科學答疑
我們知道,在進行骨髓、腎臟等器官或者組織移植時,經常會在親人中優先尋找配型。然而,在輸血時情況卻恰恰相反,近親之間不能互相輸血,不然可能會産生嚴重的免疫反應,甚至造成受血者的死亡。這是為什麼呢?
活性淋巴細胞“反客為主”
“近親輸血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廣州血液中心副主任汪傳喜表示,直系親屬間輸血時可能會發生一種嚴重的輸血反應,叫做移植物抗宿主病,這種免疫反應疾病死亡率很高。
他解釋,輸入的血液裏含有活性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是機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這些活性淋巴細胞輸到沒有親緣關係的人身上,因為遺傳基因不一致,受血者本身的淋巴細胞就會識別、排斥並殺死這些“入侵”的活性淋巴細胞,因而供血者的淋巴細胞不會在受血者體記憶體在。
但是,直系親屬的遺傳基因和組織結構都很相似,親屬關係越近,遺傳基因就越相似,再加上受血者免疫力低下,自身的淋巴細胞就無法識別輸進來的活性淋巴細胞,會把它當成“自家人”。因此外來的活性淋巴細胞就會在受血者體記憶體活下來。
汪傳喜表示,雖然血緣親屬之間一部分遺傳基因比較相似,但畢竟不是真的“自家人”,外來的活性淋巴細胞會存活下來並增殖,就會“反客為主”,反過來攻擊受血者的淋巴細胞,破壞受血者的組織器官,這就是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雖然發生率不高,但死亡率比較高,治療效果也比較差,是一種很危險的並發癥。”這種免疫反應主要發生在輸血後1周左右,表現為獻血者的淋巴細胞攻擊受血者的器官組織,導致全血細胞減少、肝功能受損嚴重、噁心、腹瀉和皮膚黏膜出現大面積皮疹或大泡。
汪傳喜介紹,在中國,這種病的發生率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估計在萬分之一左右,近親之間輸血這個概率會大大增加,血緣關係越近,發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級親屬,即父母與子女間,發病率要高10—20倍。
輸血前必須經系統檢測
其實,不僅近親之間不能輸血,有的情況下,丈夫也不能給妻子輸血。這是因為,如果妻子接受了丈夫血液,體內會産生針對其血型抗原的抗體。妻子懷孕時,抗體可以到達胎兒體內,胎兒就可能會發生新生兒溶血病。當然,如果沒有生孩子的考慮,丈夫給妻子輸血是沒問題的。
目前有的臨床中會採取成分輸血的方式,也就是剛採出的血液經過加工分離出各種成分,根據需要輸給患者。比如貧血患者只需要紅細胞,而剛採出的血液中含有的血漿和白細胞等成分對他沒有治療作用,卻很可能導致各種輸血不良反應,這種情況下就只輸注紅細胞給患者。
汪傳喜介紹,按照成分來輸血,可以減少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後的治療效果也相對較好,但是他強調,“移植物抗宿主病與輸血成分的關係不是很大,而與輸血和供血之間是否為親屬關係更加密切。輸的血液成分裏只要有活性淋巴細胞,就有可能産生這種反應,因為輸血的時候沒有把白細胞去掉。”
他表示,不同的血液成分引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概率不一樣。“如果只是輸血漿就沒有這個風險,但是如果輸全血或者紅細胞,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率相對高一些。”
汪傳喜説,一些報道、電視劇裏輸血的誤區並不少見。除了親屬之間輸血,還有在傷員需要輸血而血庫告急時,熱心市民紛紛擼起袖子説“輸我的血”的情形,“採集的血立即輸給病人是有危險的,是編劇對輸血的誤解,血液需要經過系統的檢測才可以輸給病人。現在艾滋病、肝炎的感染率比較高,如果不經過檢測的話風險很大”。
這些檢測包括血型的檢測和傳染病源的檢測,具體有7個項目,包括血型、轉氨酶、血紅蛋白這三種普遍品質問題以及四種傳染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的病毒檢測,“除此之外,有很多傳染病都可以通過血液傳播。”汪傳喜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