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7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第一時間 > 正文

字號:  

藥價改革方案露出真容 醫保支付價成中流砥柱

  • 發佈時間:2014-11-27 07:17: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 11月25日下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欲取消藥品最高零售限價,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採購,由市場競爭形成藥品價格。這份改革方案日前已經完成系統內的徵求意見,開始向行業協會徵求意見。

  根據徵求意見稿,從2015年1月1日起,國家擬取消藥品最高零售限價或出廠價格,從完善藥品採購機制、強化醫保控費作用、強化醫療行為監管、強化價格行為監管等四方面加強監管,發揮醫保支付基準價的引導作用,使藥品市場價格保持在合理的水準。

  從徵求意見稿透露出的思路來看,發改委已打算和藥價“決裂”,轉而將相關職能交給醫保部門,醫保部門在藥價改革後將充分擴權。

  方案揭開面紗

  根據徵求意見稿,未來藥品的形成機制基本如下:醫保藥品的價格由醫保部門接手制定支付基準價,醫院採購時圍繞醫保支付基準價談判,加強醫院的議價動力;專利藥和中成藥獨家品種等藥品則引入多方談判機制,形成合理價格;血液製品、全國統一採購的藥品和避孕藥具、一類精神和麻醉藥品、低價藥等,基本上沿用現行的政策。

  具體細則如下:第一,醫保基金支付的藥品,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市場價格合理形成。第二,專利藥品、獨家生産的中成藥等市場競爭不充分的藥品,建立多方參與價格談判形成機制。第三,目錄外血液製品、國家統一採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通過招標採購或談判形成市場交易價格。第四,一類精、麻藥品,仍暫時實行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第五,低價藥品,按現行政策執行,仍繼續執行日均費用上限標準控制。

  此前業界預測,發改委今後雖然不準備再制定最高零售限價,但以前制定的價格可能還會被參考。但徵求意見稿出乎業界預料,發改委似乎打算與藥價“一刀兩斷”,在徵求意見稿中,發改委建議廢除原先制定的價格,此舉意味著專利藥單獨定價和優質優價策略可能被更改,後續的地方招標規則也面臨重新洗牌。這將對行業格局構成較大的衝擊。

  業內人士分析,上述條款將帶動進口藥、單獨定價藥品和優質優價中成藥降價,以後這些藥品的價格將進入下行通道;在多部門聯合強制降價背景下,專利藥、獨家藥品也將是降價的重要品種。

  醫保部門擴權

  多位業內專家與官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稱,發改委雖然不再對具體價格“指手畫腳”,但會迅速轉向對價格行為的監管,將重點放在反暴利行為上,很快國家會出臺反暴利方面的政策。徵求意見稿所透露出的資訊顯示,國家層面下決心讓醫保支付價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中起主導作用。

  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昊認為,按國際經驗,醫保支付價分三組,一組為成分相同藥品,一組為療效相近藥品,一組基於治療價值,三組對應三個不同支付補償水準,大多數仿製藥在第一組,面臨極低的支付價,第二組是仿製不多的原研、優質優價的仿製,第三組主要是專利藥、創新藥、獨家名優中成藥。因此,實施醫保支付價後,大量低水準的仿製藥將遭受較大衝擊,第二組中的仿製不多的原研、優質優價的仿製將獲得較好的支付價,第三組中的專利藥、創新藥、獨家名優中成藥將由與政府談判獲得理想的價格。

  關於醫保支付價格確定,目前在地方改革中有兩種模式,分別是三明模式和重慶模式。三明以招標最低價確定醫保支付價,而重慶則是傾向於建立高中低三種支付價。在超出支付價部分,三明是患者交錢承擔,而重慶是超出醫保支付價部分,由醫院承擔。

  中國醫藥協會會長于明德表示,三明模式是下策,而重慶則屬於現實的中策。但是對於超出部分誰支付,廣東天普藥業首席執行官李翰明認為,高出醫保支付價部分,若患者自付的話,單獨定價、優質優價的産品將受影響。放開藥價管制後,藥品實際交易價格是否高出醫保支付價,高出部分由誰承擔,將會是直接影響藥廠藥品銷售的關鍵因素。若高出部分由醫院承擔,那將是高價藥的“災難”。

  不過,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方案還只是“一份匆忙的答卷”,“帶著殘缺的美”。因為醫保部門擴權後,不僅手握制定醫保藥物目錄的大權,還負責定價,這引來業界擔憂。

  兩類藥品將有漲價空間

  一位業內官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三明模式的醫保支付模式將會被全國推廣。照此計算,醫藥行業將面臨格局重造,在這一輪洗牌中,血製品和麻醉藥生産企業可能成為“大贏家”。

  在醫院採購的所有藥品中,只有血製品與疫苗無需經過地方招標而直接進入醫院銷售。如果國家發改委放棄定價權,那麼這兩類産品確實可以由企業自主定價,無地方招標價格限制之憂。

  “這兩類企業可以依據成本和市場供需自由定價,將最先受益於藥品價格制度的調整。”業內人士表示,“血製品剛需市場明確,但行業長期高景氣度並沒有給企業帶來高收益,産品未能依靠供求關係進行市場化定價,令行業內的公司在巨大的市場面前十分被動。”

  事實上,血製品A股企業估值長期承壓,龍頭企業華蘭生物天壇生物博雅生物的動態市盈率長期低於30倍。目前國內血製品企業的産品主要分兩類,一類是人血白蛋白和靜注免疫球蛋白,大部分企業都有能力生産;另一類是以凝血因子等為代表的小製品。由於血製品基本都被納入基藥目錄,在過去兩年,發改委曾兩次上調部分血液製品的最高零售價。以10g/瓶人血白蛋白為例,提價前最高零售價為360元,提價後達到378元,提價幅度為5%,但相對血漿源的採集難度和成本提升,5%的價格漲幅並不能覆蓋企業相關成本。

  就在上周,浙江將人血白蛋白等7種血液製品移入供應緊張藥品管理系統採購。血液製品價格放開後,因為供應緊張,存在漲價空間;而國家採購的一類疫苗,今年以來由於原料血清大幅漲價,藥企利潤大幅降低,價格放開後,上述龍頭股等也將受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