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再融資政策的鬆綁,萊美藥業(300006.SZ)近日宣佈定增募資10.97億元,用於還債及補充流動性。公司有息債務高企,此次定增對於緩解資金壓力至關重要。
如果此次定增能夠實施,包括IPO在內,萊美藥業上市以來的股權融資累計額將達到22.27億元,而其目前的凈資産只有17.31億元。
再融資並非洪水猛獸,只要募資帶來的收益增幅大於股份攤薄比例就值得肯定。然而,萊美藥業並不在此列,其鉅額融資並沒有帶來業績增長,盈利能力連銀行理財都不如。
萊美藥業價值毀滅的重要原因是收購頻頻失敗。上市以來,公司有過多筆收購,投資金額巨大,但是標的資産並沒有達到預期,財務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業務前景堪憂,成為吞噬上市公司價值的黑洞。
資金鏈緊繃
萊美藥業主要業務為醫藥製造,2018年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5.62億元、9800萬元。公司主要産品涵蓋抗感染類、特色專科類(主要包括抗腫瘤藥、消化系統藥、腸外營養藥)、大輸液類、中成藥及飲片類等,2018年,這幾款産品貢獻的收入分別為2.39億元、9.34億元、1.53億元、1.75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5.29%、59.79%、9.76%、11.23%。
3月8日晚間,萊美藥業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44億股,發行價格為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即4.5元/股,募集資金總額10.97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凈額將用於償還借款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7億元用於償還借款,剩餘部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這次定增對於緩解萊美藥業資金鏈至關重要。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9.88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2.1億元,有息負債合計11.98億元,而其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卻只有3.72億元,根本不能覆蓋短期債務。
這並非萊美藥業首次因為缺錢融資。4年之前,經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15]1870號文”核準,公司于2015年12月非公開發行股票2383萬股,發行價格為28.08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6.7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6.51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改善資産負債結構。
除此以外,萊美藥業還有過一次配套收購融資。2013年6月,上市公司公佈資産收購報告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以3.4億元購買重慶萊美禾元投資有限公司80.95%的股權。同時,公司以19.20元/股的發行底價向其他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573萬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1.1億元,2013年9月此次定增順利實施。
萊美藥業2009年正式登陸創業板市場,IPO募集資金3.5億元。如果此次定增計劃能夠成行,那麼,萊美藥業上市以來股權融資累計額將達到22.27億元,而其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凈資産也不過17.31億元。
價值毀滅
鉅額融資並沒有帶來萊美藥業業績的大幅增長。財報顯示, IPO當年的2009年,公司扣非凈利潤為3763萬元,而在10年之後其2018年的扣非凈利潤為4289萬元,10年時間業績只增長了13.98%,連銀行理財都不如。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凈利潤仍沒有改善,同比下降23.97%至7605萬元。
曾經有人問巴菲特,如果只能用一種指標去投資會選什麼,巴老毫不猶豫地説出了ROE。依據Wind資訊,2009年IPO以來,萊美藥業歷年來的扣非加權ROE均在10%以下,2013年以來更是連3%都沒有達到,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分別為2.46%、3.05%。
如果再考慮到研發投入資本化情況的話,萊美藥業真實的業績和盈利能力相比報表數據會更差。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萊美藥業賬面開發支出2.36億元,佔總資産的比例為6.56%。2016-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5498萬元、5485萬元、6670萬元,其中研發支出資本化金額分別為2832萬元、2113萬元、2396萬元,資本化研發支出佔研發投入的比例分別為51.51%、38.53%、35.93%。
萊美藥業屬於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資本化率要顯著高於行業龍頭恒瑞醫藥(600276.SH),目前總市值3600億元左右,其每年的研發投入要遠遠超過萊美藥業,2016-2018年分別為11.84億元、17.59億元、26.7億元,而且其均是做了費用化處理,每年資本化金額均為零。
根據會計政策,研發過程分為研究和開發兩個階段,研究階段發生的費用全部計入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只有在滿足一定條件時才能進行資本化處理,否則仍要計入損益中。申銀萬國分析師龔浩在《蘋果比蘋果,再做投資決定》一文中指出,開發支出資本化會誇大企業的資産、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使企業多繳所得稅,損害企業的內在價值。
據統計,萊美藥業2016-2018年資本化研發支出佔當期凈利潤的比重分別為2259.96%、45.88%、26.29%。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開發支出期間增加額807.52萬元,佔當期凈利潤的比例達到10.62%。
此外,萊美藥業還存在出售資産來粉飾利潤的行為。
2019年6月29日,萊美藥業發佈公告稱,截至2019年6月28日,公司全資子公司萊美香港合計持有的Athenex(納斯達克市場代碼:ATNX)股票114萬股已通過二級市場全部出售完畢,成交均價為16.51美元/股。上述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處置完成後,萊美香港不再持有Athenex的股票。
公告稱,2018年度公司累計出售Athenex股票97萬股,累計獲得投資收益4446萬元,對當年業績影響重大;2019年度公司累計出售Athenex股票166萬股,獲得投資收益約915萬元。
收購亂象
萊美藥業價值毀滅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外收購頻頻失手。
2009年上市之後的次年,萊美藥業就對外發起收購行為。2010年10月,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擬用不超過1.7億元收購劉祥華等17名自然人所持有的湖南康源制藥有限公司(下稱“湖南康源”)100%股權。湖南康源主營大容量注射劑、沖洗劑的生産、銷售,主要産品為軟袋輸液、塑瓶輸液及部分治療性輸液。
這筆收購價格並不便宜。公告顯示,2009年,湖南康源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1億元、584萬元,對應的2009年收購PE為29.11倍;截至2010年6月30日,凈資産為3462萬元,對應的收購PB為4.91倍。
收購之後的湖南康源業績並沒有達到預期,不僅沒有增長,反而還連年出現虧損。財報顯示,2014-2018年,湖南康源收入分別為2.16億元、1.75億元、1.08億元、1.07億元、1.5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866萬元、-4372萬元、-3091萬元、-2418萬元、-2768萬元。
湖南康源主營産品屬於大輸液行業。2012年之後,隨著中國“限抗令”的頒布,以及大輸液監管政策日益嚴格,中國的大輸液市場洗牌在加速,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來自國信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大輸液生産商的家數已經由400多家減少為現在的170家,目前還在生産的工廠不足50家,其中仍能實現利潤的只有十余家。
就市場份額來看,中國大輸液行業三大龍頭企業為科倫藥業(002422.SZ)、華潤雙鶴(600062.SH)、石四藥集團(02005.HK),合計市場份額佔比達到70%左右,其中營收規模最高的科倫藥業營業收入由2016年的85.7億元增長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129.58億元。
從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這是一個“強者恒強、剩者為王”的行業,國信證券預計未來市場集中度有望提升至95%。湖南康源作為一家小規模輸液企業,在龍頭擠壓之下,未來處境愈加艱難。
因此,萊美藥業這筆1.7億元的對外收購相當於打了水漂。萊美藥業2019年中報披露,湖南康源形成的賬面商譽有1.26億元,2018年已經計提了1902萬元的減值準備。但是,對於一家已經連續多年虧損且沒有前景的資産,商譽減值計提是否充分呢?
收購湖南康源不久,萊美藥業又將四川禾正制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四川禾正”)收入囊中。
2011年2月,萊美藥業發佈公告稱,公司聯合第三大股東重慶風投,共同收購青海明膠(000606.SZ)持有的四川禾正全部100%股權,兩者分別受讓四川禾正60%和40%的股權,支付的轉讓價款分別為5400萬元、3600萬元,合計9000萬元。兩年以後,也就是2013年,公司又以4400萬元的價格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收購了重慶風投持有的四川禾正40%股權。
至此,萊美藥業總共以9800萬元的價格拿下了四川禾正100%股權。四川禾正主要從事五酯膠囊的生産、銷售,根據收購公告,2010年1-10月營業收入1593萬元、凈利潤183萬元,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4521萬元、凈利潤334萬元。此次收購PE高達30倍,並不便宜。
收購之後的四川禾正業績也不樂觀,收入常年停滯不前,增長極其緩慢。年報顯示,四川禾正2013-2016年收入分別為5368萬元、5172萬元、5142萬元、6013萬元,凈利潤分別為328萬元、235萬元、211萬元、597萬元。2016年之後,萊美藥業年報未再披露過四川禾正的經營數據,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難道是管理層不想讓投資人看到四川禾正的真實經營狀況嗎?
在收購四川禾正全部股權之後,萊美藥業緊接著又收購了成都金星健康藥業有限公司(下稱“金星藥業”)。2014年1月9日,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以1億元的價格,從成都金星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受讓金星藥業30%的股權及其衍生權利。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將持有金星藥業90%的股權及其衍生權利。
金星藥業主營産品是烏體林斯,烏體林斯是以草分枝桿菌菌體為主的免疫增強劑。公告認為,該産品療效已獲得社會廣泛認可,並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事實上,收購之時,這是一家資不抵債、連續虧損的企業。根據收購公告,2012年及2013年1-9月,金星藥業收入分別為75萬元、123萬元,凈利潤分別為-423萬元、-607萬元,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凈資産為-644萬元。
收購之後,金星藥業同樣沒有達到公告中所預期,業績仍然繼續虧損。年報顯示,2014-2018年,金星藥業收入分別為零、1693萬元、1831萬元、492萬元、5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72萬元、440萬元、-1539萬元、-2542萬元、-2572萬元。毫無疑問,這是一筆失敗的收購。
2018年年底,萊美藥業再度對外發起收購。當年12月18日,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分別以2100萬元的交易價格收購西立投資、慧業商貿各自持有的西藏萊美德濟醫藥有限公司(下稱“萊美德濟”)8%股權。本次收購完成後,萊美藥業合計持有萊美德濟51%股份,萊美德濟將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公告稱,萊美德濟是一家註冊在拉薩市經開區的藥品批發經營企業,擁有健全的銷售網路和優秀的銷售團隊,銷售網路遍佈全國。同時,萊美德濟與許多大型醫藥生産企業合作密切,與下游客戶保持穩定良好的合作關係。
公告顯示,2017年及2018年1-10月,萊美德濟收入分別為7046萬元、507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5321萬元、1605萬元。萊美藥業2018年年報披露了萊美德濟全年的經營數據,2018年全年其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6491萬元、1999萬元。相比2017年,萊美德濟2018年收入出現下滑,凈利潤更是斷崖式下跌,難道經營狀況在短短1年時間急劇惡化了嗎?
收購公告中,萊美德濟全部股權的評估價為2.66億元。如果按照2018年凈利潤計算的話,收購PE高達13.29倍。這對於一家小規模的醫藥批發企業而言,收購價格實在是太高了。
更讓人擔憂的是,這家標的資産經營現金流極差,進一步惡化了萊美藥業原本就緊張的資金鏈。收購公告顯示,2018年1-10月,萊美德濟經營現金流凈額為-6803萬元。
萊美德濟於2019年1月31日納入萊美藥業合併報表範圍。萊美藥業2019年中報顯示,公司其他應收款較同期大幅增加470.44%至3.13億元,這其中新增的最大一筆款項是“萊美德濟代理業務形成債權”,金額高達2.24億元。
對此,萊美藥業2019年中報解釋稱,主要係萊美德濟的代理貿易業務收入採用凈額法核算,形成的債權在其他應收款列報所致。
萊美德濟從事的是醫藥批發生意,這本來就不是一門好生意。而且,如今這家企業業績還發生大變臉,為何上市公司還要花大價錢收購呢?
至此可以做個簡單總結:萊美藥業自上市以來的多筆收購,投資金額巨大,但是標的資産均沒有達到收購預期,財務上表現為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業務上前景堪憂。頻頻失敗的收購,成為吞噬上市公司價值的黑洞。
除了收購以外,萊美藥業還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一級股權市場。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萊美藥業的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分別為2.36億元、2.83億元。
根據2019年中報披露,其中大部分均是股權合夥企業,包括瀘州久澤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常州萊美青楓醫藥産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廣州賽富健康産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期末賬面價值分別為1.16億元、1.23億元、1.29億元。
一級股權市場屬於高風險投資,面臨著投資週期長、退出難等問題。萊美藥業在資金鏈常年緊繃的情況下,卻仍然要做這些高風險投資,未來令人擔憂。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已經給萊美藥業發去了採訪函,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