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科技 > 正文

字號:  

微軟“裁員令”如期而至 諾基亞悲情背後是轉型

  • 發佈時間:2014-08-24 08:01:0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林海

  8月22日,是之前媒體報道中,微軟要求被裁諾基亞員工簽署“協商離職協議”的最後期限。

  有悲情,有抗爭,但是總部裁員的決定,已經無可更改。

  微軟2014財年第四財季報告于7月下旬公佈。財報並不難看,但數字算不上漂亮。公司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下滑7%,被認為是受到了諾基亞的負面影響。

  顯然微軟的首席執行官納德拉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在財報公佈之前,裁員的消息就已經宣佈。此次裁員,總人數最高可達1.8萬人,其中,1.25萬人來自諾基亞設備和服務部門。

  諾基亞中國在此次裁員大潮中被“淹沒”,近九成人員都必須離開。也就是説,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會有2000多名前諾基亞員工被迫密集涌入用人市場,尋找離開曾經的手機巨頭之後的下一份工作。

   科技企業裁員不是新鮮事

  這種悲情,並不獨屬於諾基亞。

  事實上,跨國科技公司裁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甚至可以説,其裁員的腳步,也從未停止。

  近四年來,思科已先後裁掉了1.2萬名員工。今年8月中旬,思科又宣佈將裁掉至多6000名員工;惠普的裁員計劃也于兩年前啟動,目前已經裁掉了3.4萬人,今年5月,惠普宣佈新一輪裁員計劃,還將有1.1萬到1.6萬名員工會于2014年年底前離開公司;藍色巨人IBM對裁員一事並沒有做出明確表態,但據美國媒體今年早些時候報道,IBM的全球裁員規模將達到1.3萬人……

  時間還可以回溯到更早。

  科技公司最為慘烈的裁員,出現在2008到2009年。受金融風暴影響,美國科技公司遭受重創。據統計,2008年美國科技公司全球17.4萬人。

  科技日報記者從美國就業諮詢公司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發佈的報告中發現,截至7月底,美國電腦行業裁員數量達到48300余人,是去年同期裁員數的124.8%。

  如果説,2008到2009年的裁員,是經濟寒冬之下的無奈之舉,那麼,現在的裁員潮,則是科技巨頭們的斷臂求生。

  上述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查倫吉(John A. Challenger)分析稱,電腦産業的大幅裁員,並非由於經濟停滯;因為縱向來看,整個用人市場的裁員數量其實在下降,經濟正在復蘇。

  “面對從PC端到移動端的轉變趨勢,微軟和惠普的反應都不夠快,他們必須做好準備,以免再度措手不及。所以,這兩家公司都得精簡機構,進行扁平化管理,高效決策。”查倫吉認為,科技公司裁員,恰恰表明它們在為正在到來的經濟增長做調整。

  裁員實為轉型鋪路,中國企業也當做好準備

  DCCI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認為,傳統科技企業此輪全球裁員的背後,還是離不開戰略轉型和重組。“微軟裁員,是購入諾基亞後的陣痛;而對思科來説,其方向轉向雲計算等領域,在硬體部門的投入減少,可能就會拆掉一些相關部門。”

  而從科技巨頭們的公開表態來看,也正是如此。

  思科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表示,思科要專注于能夠增長的領域,成為排名第一的IT供應商,思科中國在回復媒體採訪郵件中稱,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因此所有公司都必須進行積極調整,加速發展,以適應變化。IBM中國此前對裁員報道回應時也指出,為了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開拓IT産業內新的高價值領域,將調整自身以便引領雲計算、大數據分析和認知計算等領域。

  裁員,瘦身,降低運營成本,是為了給轉型鋪路。

  宏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易歡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目前IT業發展趨勢來看,是雲計算企業對非雲計算企業的替代,數據服務型企業對軟體服務型企業的替代,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對網際網路企業的替代,因此,科技巨頭們的裁員,是該行業在時代壓力之下的正常更替。

  劉興亮打了一個比方:“一家企業,以前只賣杯子,但是現在它們發現,杯子的利潤越來越低,賣茶葉更賺錢。那之前賣杯子的部門就要走掉一些人,因為重心不在那了。”要想在財報上看到漂亮的上揚曲線,壓縮人力成本,是一種通用做法。

  至於中國的科技企業,也逃不開時代發展的規律。網際網路企業發展得風生水起,但以生産硬體、伺服器或者單一售賣軟體為主以及客戶群體比較狹窄的科技企業,也會面臨和科技巨頭們同樣的處境。

  易歡歡指出,科技企業的轉型方向,應該是走向行業化、數據化、網際網路化和平臺化。而且,隨著中國全球化進程的加快,IT領域的發展階段漸趨相同,留給中國類似企業的緩衝期也不長了。

  (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