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十三五”規劃掀起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

  • 發佈時間:2015-10-31 08:47: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主要議程是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重大問題,這不但關係未來五年國家發展道路,也牽動著資本市場無數投資者的心,更影響數十萬億的資金流向。所以,“十三五”規劃的制定,或將帶來資本市場多個投資機會。

  從宏觀層面而言,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長期發展中的增速換擋期。作為立足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的全局性指導,“十三五”規劃將解決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問題,而且也將著力於解決經濟增速發展結構的不平衡狀態,消除地區間及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縮小貧富差距,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協調共進。

  區位經濟是我國實現産業轉型的現實載體,經濟發展模式和增長方式的轉型則是蘊含其中的核心。未來我國産業結構和需求結構將呈現高收入國家的特徵:第二産業比重將逐步下降,服務業比重將相應提高。存在大量過剩産能的傳統産業面臨轉型,新型産業勢必崛起。“十三五”規劃將秉承“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戰略宗旨,繼續開拓新興産業的發展空間。在培育新型支柱産業的同時,對傳統産業進行升級改造或直接淘汰,實現經濟結構轉型。

  從這一意義上説,“十三五”規劃也是新一輪改革的攻堅時期,既要平抑經濟增長放緩週期,避免經濟進入衰退,又要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轉型,難度可想而知。從“十二五”以來的經濟調整必須經歷傳統經濟出清和行業集中度提高、新供給釋放和新經濟野蠻生長的漫長過程,這類似日本1968年至1978年,南韓1998年至2003年,中國台灣1985年至1993年,中國1992至2001年。其表面上是增速換擋,實質上是動力升級,根本上靠改革轉型。

  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上,一方面涉及落後産能的淘汰和傳統行業的升級改造,另一方面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經過“十二五”的起步和這幾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出現一批具備新理念、新技術、新經濟模式,及長遠發展前景的新型産業,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話語權。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總結,中國也正式激活了新興産業的驅動器,從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中國製造2025”到成立“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可以看到將製造業大國轉變為製造業強國是國家的戰略選擇。

  “中國製造2025”強調加快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慧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慧裝備和智慧産品,推進生産過程智慧化,培育新型生産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産、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水準。《關於開展2015年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了以智慧工廠為代表的流程製造試點,以數字化車間為代表的離散製造試點,以資訊技術深度嵌入為代表的智慧裝備和産品試點,以個性化定制、網路協同開發、電子商務委代表的智慧製造新業態試點,以物流資訊化、能源管理智慧化為代表的智慧化管理試點,以線上檢測,遠端診斷和雲服務為代表的智慧服務試點等6大試點專項行動,基本涵蓋我國工業製造各大傳統和優勢行業,拉開了“中國製造2025”新篇章的大幕。

  另外,《機器人産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完成初稿,有望在年底前發佈。《規劃》提出了今後五年中國機器人産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工信部將重點推進工業機器人在輪胎、陶瓷等原材料行業,民爆等危險作業行業,鍛造鑄造等金屬工業行業以及國防軍工領域的推廣應用;《規劃》也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家庭輔助類機器人以更高的性價比解放人類雙手,保守估計市場空間將超千億元。在“十三五”規劃整體框架中,“智慧製造”將會是核心領域,同時和全球德國工業4.0對接,形成包括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工業大數據、工業機器人、3D列印、知識工作自動化、工業網路安全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九大技術支柱。

  結合中國工業現狀來看,未來十年,中國工業4.0領域將包括三類公司:第一類智慧工廠,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傳統的工廠轉型成智慧工廠,第二種是一齣生就是智慧工廠;第二類解決方案公司,為製造業公司提供智慧工廠頂層設計、轉型路徑圖、軟硬體一體化實施的工業4.0解決方案公司;第三類技術供應商,包括工業物聯網、工業網路安全、工業大數據、雲計算平臺、MES系統。除這三類以外,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知識工作自動化等技術供應商也會面臨巨大的發展前景。因此可以認為,“十三五”規劃將掀起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由此帶來的投資機會將是重點把握的方向,我們更加關注處於核心內容的大數據和智慧工廠兩大方向。

  整體來看,我們認為,作為一個提綱挈領的全局性發展規劃,“十三五”規劃將涵蓋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但總結起來核心內容就兩個字——“創新”。這兩個字中所包含的意義或將成為支撐下一個五年規劃的精神支柱,在投資領域和資本市場,也需要發揚這種精神。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僅是過往所取得的成就,更多應當是著眼于未來,給予這些産業創新者們更多的包容和期待。(作者係福建旭誠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