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國企利潤4年2次負增長 三年連增財政赤字何以彌補

  • 發佈時間:2015-09-22 07:54:36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王紅茹  責任編輯:馬藝文

  9月4日至5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正通過提高特定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等方法彌補財政缺口。

  樓部長的這番表態讓財政缺口與國企利潤分配兩個重量級話題進入公眾視野。

  事實上,我國的中央財政赤字已連續三年增長。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央財政赤字2013年為8500億元,2014年9500億元;2015年財政預算赤字最高,達1.12萬億元。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國企整體利潤增速也在放緩,尤其是2014年,國企利潤在近4年中第二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5.7%。

  一邊是不斷增加的中央財政赤字,一邊是不斷萎縮的國企利潤。樓繼偉部長所説的“通過提高特定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等方法彌補財政缺口”方法是否行得通?

  財政部財科所公共資産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提出“提高兩個比例”來破解迷局:“一是適當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徵收比例;二是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

  目前,按照財政部編制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表,中央企業按照一定比例上繳的利潤構成了國有資本經營收入。2014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約15%、16% 左右。

  1.12萬億中央財政赤字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

  財政赤字,是指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故稱為財政赤字。財政赤字為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是通用的一種刺激經濟增長的收到。彌補財政赤字的方法有增加稅收、增發貨幣和發行公債等。

  財政赤字是否會為經濟帶來好處?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是有條件的。按照經濟學原理,只有在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的狀況下,財政赤字才會為經濟帶來好處。而擴大赤字正是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主要表現。2008年,我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也正是依靠擴大赤字的積極財政政策,成功遏制了經濟下滑。

  但是,提高財政赤字應該適度,而且還要注意防範赤字規模擴大可能帶來的風險。在2007年之前的幾年裏,中國的財政收支盈餘非常多,赤字規模也連年走低,2007年當年的中央財政赤字只有2000億。而目前中國的財政收入下行的壓力非常大。儘管如此,財政部財科所公共資産研究室主任文宗瑜依然樂觀:“雖然現在我國的中央財政赤字連續三年上漲,但是仍然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

  300億至400億國有資本預算收入彌補財政缺口杯水車薪

  對於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提出的提高特定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彌補財政缺口的“藥方”,可行嗎?

  “我感覺這不是一個很靠譜的事兒。”國資委研究中心競爭力研究部部長許保利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出了他的擔憂,“近期國有企業利潤大不如從前,利潤增速在下降,錢不是想像得那麼多。即便有利潤,企業本身也要發展,也要用到這部分利潤。所以真正能夠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紅利上繳作為財政收入的數額有限。”

  事實上,我國國有企業上繳紅利並非一以貫之,經歷了幾番週折。

  在計劃經濟時期,國家對企業實行統收統支的管理辦法,利潤全部上繳,支出全額撥付。在放權讓利的基礎上,1983年至1986年實施了兩步利改稅,1994年實行了分稅制,暫免上繳利潤。

  “1994年國家進行了稅制改革,考慮到當時企業承擔的離退休職工費用、辦社會職能等歷史包袱沉重,作為階段性措施,國家暫停了向企業收繳利潤,企業應上繳的利潤全部留在企業,用於其改革和發展。”許保利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2007年9月13日,國務院發佈的《國務院關於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提出“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通過對國有資本收益的合理分配及使用,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完善國有企業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國有資本的合理配置,推動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梳理,自2008年至今,國有企業上繳的國有資本收益提高了3次。

  首次是財政部2007年12月11日發佈的《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管理辦法》,提出中央企業應繳利潤的比例,根據不同行業,分三類執行:煙草、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煤炭等資源型企業,上繳比例為10%;鋼鐵、運輸、電子、貿易、施工等一般競爭性企業,上繳比例為5%;32戶軍工企業、轉制科研院所企業,上繳比例三年後再定。而中儲糧和中儲棉兩家政策性很強的企業被免予繳納紅利。

  第二次提高是在2012年。財政部提出一般競爭性行業企業稅後利潤的收取比例提高了5個百分點,為10%。第三次提高是2014年。財政部又將國有獨資企業應繳利潤收取比例提高了5個百分點。

  3次提高利潤收取比例的結果是,中央企業按照一定比例上繳的利潤構成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逐年增加。根據財政部公佈的數據,2007年至2014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逐年增加,尤其是從2011年至今,基本維持在800億元至1500億元的規模。

  顯然,幾千億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與中央財政1.12萬億缺口的數字相差巨大。事實上,每年也僅有一部分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納入公共財政。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王澤彩分析, 2014年國企稅後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約15%、16%左右,今年為了緩解收支壓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要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估計今年這一比例有希望接近20%。”

  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從2013年才開始施行。2013年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於國企的利潤上繳比例,提出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文宗瑜認為,“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可以再提高,每年拿出國有資本預算紅利的40%到45%,是可取的。”

  他向《中國經濟週刊》算了一筆賬: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中,中央本級政府一般在800億到1200億,從中每年拿出40%到45%,即300億到400億用以彌補財政缺口,額度太大也不太可能。

  300億到400億,在1.12萬億的財政缺口的盤子裏,只是九牛一毛,如何實現樓繼偉部長提出的“通過提高特定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等方法彌補財政缺口”,需另做盤算。

  

2007年—2014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情況

2007年—2014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情況

  提高煙草行業徵收比例 將金融業計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再來看央企近年的盈利能力。國資專家許保利有發言權:“近年央企利潤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移動等不超過10家的企業中,這10家企業的利潤佔全部央企的百分之六七十。而且國有企業利潤最近大不如以前,增速在下降,錢不是想像得那麼多。”

  許保利介紹,目前央企利潤主要用於兩方面支出:一方面是資本性支出,另一方面是費用性支出,其中主要包括用於央企自主創新和培育發展新興産業、央企重組、災後重建、應對金融危機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留下來的大部分利潤則用於擴大再生産、彌補國有資本金投入不足、解決企業歷史負擔、科技創新等方面。

  但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國企利潤下滑趨勢明顯。2014年的國企利潤在最近4年第二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5.7%(第一次利潤負增長是在2012年,當年國企實現利潤21959.6億元,同比降5.8%)。

  2015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財政部網站公佈的數據顯示,1—7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4157.9億元,同比下降2.3%。其中,中央企業10046.7億元,同比下降4.5%。

  例如,數據顯示,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2014年國內三大國有石油巨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下簡稱“三桶油”)的凈利潤之和達到2148億元,平均日賺約5.88億元,這兩個數據都是近年來的較低水準。

  除了“三桶油”的盈利水準下降,移動、電信、聯通的盈利能力也好不到哪兒去。2014年三大電信運營商凈利潤1390.4億元,日均賺3.8億元,低於2013年三大運營商日賺4.34億元,也低於2013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日賺4.19億元這個數字。

  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特殊國企比如煙草行業的盈利能力依然強勁,成為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的行業。

  在財政部編制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表中,中央企業按照一定比例上繳的利潤構成了國有資本經營收入,2014年中國煙草總公司上繳412.35億元,是上繳利潤最高的央企。

  文宗瑜表示,煙草行業除了上繳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益外,還要額外向中央財政上繳利潤,“像煙草這樣利潤增長仍然相對穩定、利潤額仍然較多的央企還是比較少的。”

  除了煙草行業,金融企業(包括銀行、證券和保險)目前盈利也比較高,有專家稱,金融業至今還未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中國企業聯合會發佈的2014中國企業500強報告顯示,17家銀行企業凈利潤總額1.23萬億元,佔500強企業凈利潤51%。以中農工建交國有五大商業銀行為例,5家銀行營業收入雖僅佔500強5.9%,但其凈利潤達到35.7%。

  “除了每年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中拿出的300億到400億,每年還可以再向煙草和金融企業收取400億到500億的利潤上繳財政。我估計每年可彌補中央財政缺口總額在800億到1000億左右。”文宗瑜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