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河北定州部分破爛作坊外逃 萬餘畝産業園或難為繼

  • 發佈時間:2015-08-24 07:29: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兒童手足口病發病率全省第一、婦女流産、嬰兒畸形、呼吸道疾病頻發……在河北省定州市幾個鄉鎮歷史上形成的十幾萬破爛大軍,因“集聚式發展”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定州市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建設起1萬餘畝的北方(定州)再生資源産業基地,集中能治污,小微可貸款,群眾保住了飯碗,同時也為破解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垃圾圍城”等現象解危。但由於産業升級、成本增加等因素,加之國家一些迴圈經濟産業政策跟不上,部分破爛作坊不入園、外逃他地,地方投鉅資建起的産業園區可能出現“低檔聚集”和“難以為繼”等現象,需要引起國家有關部門關注。

  掙錢像撿楊樹葉一樣容易

  幾十年“立體式污染”危害百姓

  “定州市廢舊橡塑來自全國各地,31個省(市、區)大中城市均有定州人坐攤收購,將廢舊橡塑集中運往定州。”定州市市委書記趙志棟説,統計顯示,定州市周村、叮嚀店、明月店三個鄉鎮28個村,共有1300余家橡塑加工作坊,特別是周村、大吳村、南辛興、北辛興等村從業者達85%以上,十幾萬破爛大軍,就是將廢舊橡塑經簡單焚燒或清洗粉碎後出售,非常簡單粗糙,附加值並不高。

  定州市周村鎮鎮長李和平説:“30年來,廢舊橡塑回收加工産業確實富了一批群眾,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高達15萬元,掙錢就跟撿楊樹葉一樣容易。”但是,這一産業在給農民致富增收的同時,也讓幹部和群眾感受到污染的切膚之痛。剛到定州市任職第一天,市長李軍輝就因此被河北省環保廳、監察廳約談。

  “起初,我並不知道定州有廢舊橡塑回收産業。”省環保廳、監察廳約談給李軍輝敲響了警鐘。他多次前往廢舊橡塑回收加工行業比較集中的周村鎮南辛興、大吳村明察暗訪發現,定州市廢舊橡塑回收分揀市場有44個,主要分佈在村莊周邊,有的甚至在村內,氣味難聞,垃圾遍地。垃圾回收涉水企業有184家,日排污量達600噸左右,絕大部分不具有環評、排污許可手續。“遠看是青磚紅瓦的美麗鄉村,但一進村,廢橡塑、廢舊電線皮、臭鞋底等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簡直不堪入目。”

  當地不少幹部回憶説,每到傍晚,周村等鎮就有小作坊或者橡塑市場開始焚燒橡塑垃圾,四週濃煙籠罩,氣味刺鼻。破碎和制粒企業主要集中在村民院落中,産生大量粉塵和廢氣,造成大氣和噪聲污染。“值班的外地鄉鎮幹部晚上要蒙著頭才能睡覺,也不敢在外晾曬衣物。”

  與此同時,“立體式污染”也使村民健康遭到嚴重損害,癌症和呼吸道疾病等急劇增加。據定州市政府統計,周村鎮癌症死亡率比全省平均高出20%還多。河北省兒童手足口病發病率最高的是定州市,而定州市發病率最高的則是周村鎮。

  “不僅如此,婦女懷孕後要離開村子,否則流産、死胎以及嬰兒畸形等疾病頻繁發生。”李和平説,周村鎮徵兵任務很難完成,多數是體檢不合格。此外,地下水也難逃被污染的厄運,部分村民靠購買桶裝水度日。

  掙錢和生命同等重要

  政府整編“破爛大軍”

  “命重要,但掙錢更重要。為了掙錢給孩子在城市買房,讓兒子能夠娶媳婦生孩子,就是得了癌症,我死也瞑目。”調研中,當地一些百姓的話讓李軍輝以及定州市幹部的內心陣陣酸痛,“政府絕不能眼睜睜看著老百姓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生存。”

  再生資源産業是城市富礦,是能夠永續利用的朝陽産業,根本不可能全面取締。市委書記趙志棟説,如果一次性強制關停,全市直接從事破爛産業的十幾萬人將同時失業,必然引發産業外流甚至是社會動蕩,直接或間接地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從定州鄰縣市處理類似産業的做法看,鐵腕整治是死路一條。傳統加工投資小、工藝簡單,歷史證明,只要放鬆不管,很快就能死灰複燃。”

  近年來,河北已成為北京、天津等地的“天然垃圾場”,京津廢舊物資都被轉運來加工處理。但是,河北的廢舊物資回收加工企業絕大部分處在産業鏈最低端,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家庭作坊式生産加劇了河北的環境污染。

  2014年,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定州市利用沙河沿岸的沙荒地,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方式,規劃建設北方再生資源産業基地,引導橡塑加工等企業入園生産,集中配套環保設施。同時,引進國內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企業落戶定州基地,延伸並完善産業鏈條,提高産品附加值,緩解京津冀地區的垃圾圍城問題。

  “定州離北京不到200公里,利用沙荒地建起再生資源回收加工中心,完全可以把京津地區的垃圾資源回收加工,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據北方(定州)再生資源産業基地總經理范東亮介紹,基地規劃佔地1萬多畝,地理位置優越,總投資200億元。第一期佔地約4600多畝,總投資100億元,基地將重點發展橡塑回收加工、精深再製造、廢舊機械電子精深加工、報廢汽車拆解再利用、物流運輸、節能環保新能源六大産業,全力打造集生産、交易、資訊等於一體的國家級再生資源産業基地。

  記者在基地看到,分揀市場內堆滿廢舊橡塑。初加工區內已建成144座標準化廠房,每座都配有廢氣、粉塵、廢水收集處理裝置。日處理能力1000噸(設計能力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採用國內先進技術的固廢處理中心都已投用。廢水管線直通每座廠房,中水回用設施讓水資源實現迴圈利用。

  北方(定州)再生資源産業基地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徐光軍説,每座廠房的廢氣、粉塵收集處理系統都由基地免費配備,而且免收一年市場佔地費和三年物業管理費,以減輕小微企業入園壓力。同時,保定銀行制定了專屬金融産品,小微企業貸款不用抵押,最高可獲得50萬元貸款,這為企業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據介紹,今年5月,定州基地舉辦了承接京津轉移項目研討對接會,北京華新綠源公司等企業當場簽約。下一階段,定州市將主要引進再生資源回收加工産業下游高科技深加工企業,預計2016年可以形成完整的産業鏈條。

  污染毒瘤“轉移外逃”

  産業升級亟待政策扶持

  目前,定州北方再生資源産業基地入駐企業達200多家,有93企業已開始生産經營。定州市科瑞電纜材料有限公司是首批進駐企業,主營業務是將廢舊橡塑加工成顆粒對外銷售。負責人陳玉峰説,“沒有瀰漫的粉塵和刺鼻的氣味,在這樣的環境裏生産,自己也踏實放心。”

  既要百姓致富,又要清潔生産,定州市無疑為此做出了重大努力和探索。然而,一些從事廢舊物資加工回收的企業負責人反映,定州市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後,廢舊塑膠回收行業出現外遷現象,違法生産依然存在。近30家營利較好的企業搬遷至東北、內蒙古、西藏、山西、江蘇等污染治理寬鬆的地區進行生産。

  河北瀛源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立輝告訴記者,“大部分企業都擔心仍有企業在基地外生産,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生産成本,形成不公平競爭,影響利潤。同時,也擔心周邊縣市管控不到位,有企業生存,對自己的生産經營造成影響。”

  記者採訪發現,定州再生資源産業園發展雖蒸蒸日上,但受到環保設施運作成本、各地環保政策不統一等因素影響,未來持續發展可能會動力不足。北方再生資源産業基地亟待國家填補“政策漏洞”,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一是堅持污染治理一盤棋,防止“此地治、逃他地”等現象。河北瀛源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立輝説,定州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後,出現部分破爛作坊外流現象,有的搬遷至東北、內蒙古、山西、江蘇等“環境寬鬆”地區生産。國家應出臺相應政策,堅持治理污染全國一盤棋。

  二是把迴圈經濟産業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北京周邊地區合理配置不同類型的資源回收産業園區,加大政策扶持,擴大用地規模。李軍輝説,定州市再生資源産業基地的用地是沙荒地,全部屬於有條件建設區,但受用地規模限制,制約了園區的發展。國家在用地規模上應優先支援再生資源産業。

  三是實施小企業入園“政策性補貼”機制。“再生資源加工多為作坊式企業,入園勢必增加車間、治污等成本,應該出臺政策性補貼降低企業成本。”范東亮認為,如“三廢”處理設施全部是自行投資建設,成本及運作費用較高,國家在環保治理上應給予資金支援。

  四是防止迴圈經濟産業園陷入“低檔聚集”進而難以為繼。趙志棟説,廢舊橡塑、破輪胎、舊玻璃等小作坊集聚,不足以支撐起投鉅資建設的産業園區。國家應有計劃支援科技型、附加值高的迴圈經濟企業入園,引領這一産業轉型升級,促進“破爛經濟”真正成為朝陽産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