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藍皮書建議:北京戶籍遷入“一支筆”審批
- 發佈時間:2015-04-17 07:16:29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馬藝文
昨天,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5)——協同創新研究》在京發佈。對於備受關注的首都人口疏解問題,藍皮書分析了人口調控難題背後的原因,指出城市落戶多部門審批導致首都人口“控而不制”。
藍皮書指出,超大城市落戶由多部門審批,準入條件與規模調控之間缺少有機聯繫,是造成超大城市人口規模調控困難的原因之一。以北京為例,掌握進京戶口審批許可權的有中央、市屬、軍隊三大系統,涉及26個單位的41個部門。戶籍人口遷入多頭管理,缺乏統籌協調給首都人口規模的調控帶來諸多困難。主要表現為各個單位的進京戶口審批,一般是根據需要自定準入政策,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加上審批部門之間由於沒有隸屬關係而缺乏協調,各個用人部門制定的準入標準以及每年的進人指標和全市人口規模調控的目標不一致,導致部門利益與全局利益難以協調。人口管理職能分散,人口政策缺乏銜接,協調機制不夠完善、戶籍人口遷入“政出多門”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口規模調控的難度,也成為首都人口“控而不制”的原因之一。
對此,藍皮書建議成立京津冀綜合協調機構,協調人口規模調控及合理分佈,可以考慮該機構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政府牽頭,中央及國務院各部委、駐京部隊及三地發改委、規劃委、建委、編委、計生委和人事、勞動、公安、民政、教育、財政等部門參加。機構的主要職能首先是制訂京津冀人口發展的長期規劃和短期目標,制訂每年三地人口指標分配方案,並將其納入京津冀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同時根據三地人才發展需要和戶籍制度改革的要求,引導人口在區域間合理分佈,協調和檢查各部門落戶指標使用情況,實行戶籍人口遷入的“一支筆”審批制度。此外,還要建立京津冀人口規模調控研究的長效機制,通過利用人口動態資訊系統,實時監測京津冀人口狀況,通報有關人口資訊動態,為政府決策提供準確的人口資訊。
-分析
京津資源聚集對人口吸引力越來越大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研究室張耀軍表示,京津兩地外來人口持續增長還存在市場的原因。市場具有本能的逐利性,這使財富和資源過度地向大城市聚集,京津兩地聚集的資源和財富,對人口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對此,藍皮書認為政府應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主動應對自身的利己趨勢與利益集團的壓力,積極制定政策向中小城市疏解資源。
對於具體措施,藍皮書指出從長期措施來看,應致力於京津冀地區戶籍改革,消除城鄉二元化産生的根源,並逐漸剝離附著在大城市戶籍之上的優厚資源。通過積極推進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漸降低北京、天津兩地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藍皮書還建議建立京津冀人口流動資訊交流監測平臺,對人口調控的政策實施到底有沒有效果進行檢測。
-相關
天津逐步取代北京成為區域貨運中心
藍皮書指出,2004年到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完成的貨運量從153777萬噸增長到312932萬噸,年均增長9.2%,北京、天津和河北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2%,3.0%和13.7%。
北京貨運總量為負增長,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佔份額由2004年的20%下降到2012年的8%;鐵路、公路貨運量所佔份額分別由2004年的8%和25%下降到2012年的2%和10%;天津鐵路、公路貨運量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佔的比重均超過北京,尤其是鐵路貨運的地位大大提高;隨著河北港口的發展,天津水運貨運量所佔份額以及增長率均有所下降。天津正逐步取代北京成為區域貨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