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國家統計局長馬建堂:數據作假是統計最大腐敗

  • 發佈時間:2014-10-24 07:33:49  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姝  責任編輯:張少雷

  馬建堂

  在今天閉幕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馬建堂作為排名第一的中央候補委員,當選中央委員。

  學者型官員“臨危受命”

  2008年9月中央宣佈由馬建堂出任國家統計局局長時,立即吸引了各界的目光。“真博士臨危受命”,當年的媒體報道評價説。

  公開履歷顯示,1978年到1988年10年間,生於1958年現年55歲的馬建堂拿下了山東大學經濟學學士、南開大學經濟學碩士、中國社科院博士三個學位,並曾獲中國經濟學最高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發表過《結構與行為——中國産業組織研究》、《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回顧與展望》等學術著作。

  獲得博士學位後,馬建堂曾在高層“智囊”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八年,官至國發中心宏觀調節部部長。之後調到國家經貿委,先後擔任綜合司司長、副秘書長等職務。2003年成立國資委時,他被調到這一新機構,擔任國資委副秘書長。

  一年後,46歲的馬建堂離開中央國家機關,調到西部省份青海,先當了10個月青海省省長助理,之後走上了青海省副省長崗位,步入省部級官員序列。

  當年,馬建堂出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受到廣泛關注,除上述個人學歷、履歷方面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統計數據的信任危機。

  以他2008年履新之年為例,全國立案查處統計違法案件達1.73萬起。重慶市某鎮2004年上半年為了實現“雙過半”目標,鎮領導授意統計人員在某企業300萬元産值數據後加個“0”,變成“3000萬元”。

  各界注目這位在宏觀經濟、産業經濟等經濟領域頗有建樹的學者型官員,如何重樹統計數據的公信力?

  直面質疑坦承“覺得臉紅”

  “堅決抵制各種弄虛作假行為,把好數據品質關,維護統計的嚴肅性”, 2008年10月上任伊始,馬建堂就在國家統計局的一次會議上,闡明瞭自己的工作思路。自此開始直至本月,他在各類會議、接受採訪等各種場合,至少百餘次重申上述觀點,強調數據作假是統計“最大腐敗”。

  為根治數據作假這一統計“最大腐敗”,馬建堂首先改變了統計數據的發佈方式,從此前數十年一直沿用的每月分散發佈,改為每月11號以新聞發佈會的形式,固定集中統一發佈。

  但隨著資訊發佈透明度的提高,國家統計局依然屢陷質疑風波。

  2009年,國家統計局被質疑“經濟增速和發電量不匹配,工業增速被高估”,並先後6次在官網刊發文章回應。

  該起質疑剛平息,其發佈的城鎮居民平均收入數據又被質疑。一些經濟學者認為數據高估了城鎮居民的平均收入水準,“工資被增長”。其後發佈的“2009年房價上漲1.5%”,又被質疑低估房價實際上漲情況,“房價被拉低”。

  這樣的輿論關注,貫穿始終。

  每年GDP數據發佈後,都會引發一輪質疑高潮。31個省區市的GDP之和,總會高於全國的GDP數據,被形容為中央和地方的統計數據“掐架”。

  對於這些質疑,馬建堂一般會在國新辦發佈會、媒體採訪等場合公開回應,坦承存在的問題。

  “儘管有的質疑很敏感,很難回應,但馬局長的反應保持了典型的學者風格,説真話,從不回避”。一位數次採訪過馬建堂的記者説。

  2009年8月,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馬建堂表示,自2008年9月上任以來,來自外界的輿論壓力超過預料,“數據出來以後,我是堅持上網的。數據一上網,我會認真地看網民意見”,他説,網友關於“工資被增長”的質疑讓他臉紅,“工資統計覆蓋範圍確實窄了”;“有的網友給我們出主意,你不光要提供平均數,還要提供中位數,中間的中,要提供眾數”。

  走上仕途以來,馬建堂多次在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反映了其“講真話、不回避問題”的風格。

  全球爆發金融危機後,我國于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1年年初,馬建堂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全面認識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列舉“我國GDP佔世界的8.6%,卻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等一系列數據,強調“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沒有改變,屬於發展中國家的事實沒有改變”,給當時陶醉於“經濟強國”的輿論界,吹入一陣“強冷空氣”。

  兩度發表公開信破解僵局

  主政國家統計局6年來,為改變數據造假現象,馬建堂一直在主推基本單位名錄庫、企業一套表制度、統一的數據採集處理軟體、聯網直報系統等“四大工程”。

  他的想法是通過“四大工程”,改變過去數據層層上報的模式,再造中國統計流程。

  但再造過程多次困于地方阻力。2012年“聯網直報”啟動前兩月,各地接連發生4起干預企業真實獨立上報、編造虛假數據事件。重慶永川區人民政府甚至印發文件,要求企業直報數據前,先將數據報給地方部門,經審核評估後,方可上網報送。

  對於改革阻力,馬建堂的應對策略有別於其他官員。除設立曝光臺、點名通報、歡迎舉報等常規做法,他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兩度公開致信企業負責人和統計人員,披露數據造假的各類做法,強硬表態要加大對數據造假的懲處和曝光。

  在2013年6月的公開信中,他寫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企業獨立報送統計資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企業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國家統計機構將進一步加大對統計聯網直報中弄虛作假單位和人員的懲處和曝光力度,並把統計上弄虛作假企業名錄提供給有關部門徵信系統”。

  為推進改革舉措,部委高官公開發表公開信,馬建堂還是第一個。兩封公開信發出後,均立即成為各大媒體頭條。不少基層統計人員發文呼應,希望地方政府、企業家支援統計工作。

  第二封公開信發表3個月後的2013年9月,馬建堂又公開發表了一篇文章《她們純樸的眼中為什麼總是流淌著淚水》。不同於前兩封公開信的強硬態度,在這篇文章中,他回顧了兩項與基層統計員共同參與的活動,講述了基層統計人幾度哽咽、淚流滿面的場面。

  “我在為我的同事、我的姐妹——這些最美基層統計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同時,也不禁捫心自問,她們為什麼流淚?”他寫道,“您給一個好環境,我給大家真數據。我想這也是全社會的共同期盼!”

  這篇文章再次引發統計界的“上下互動”。各地基層統計人員發文表示,“讓我們用心感受基層統計工作!”,“擦乾淚水,我們一起努力!”

  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顯示,現“四大工程”已初步達到預期目標。截至今年7月,“四大工程”已在全國近百萬家重點企業和500個居民消費價格調查市縣、200個農村集貿市場價格調查縣的6萬多個採價點成功實施。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採用了聯網直報系統。

  繼“四大工程”之後,馬建堂下一個主推項目是“大數據”戰略。此外,他還計劃在今年內出台中央統一核算各地GDP方案,徹底改變“以GDP論英雄”的現象。

  “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儘管已經不再年輕,但心中仍然有夢。我的夢想就是中國的統計數據更加真實、準確、及時。我的夢想就是中國統計發展更加符合時代的潮流。我的夢想就是中國現代化服務型統計早日建成”,今年1月7日,全國統計工作會議召開期間,馬建堂接受媒體採訪時公説。

  在此次採訪中,馬建堂還強調,如果力推的某項改革暫不被認可,他仍會堅持,“領導者的堅持,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引導、一種無形的力量。主要負責人一動搖可能會功虧一簣”。

  馬建堂簡歷

  馬建堂,男,1958年4月生,漢族,山東濱州人,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1985年3月參加工作,198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1993.08—1995.01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所長(主持工作)

  1995.01—1996.04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調節部部長

  1996.04—2002.05 國家經貿委綜合司司長

  2002.05—2003.03 國家經貿委副秘書長

  2003.03—2004.02 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

  2004.02—2004.12 青海省省長助理,省政府黨組成員(挂職)

  2004.12—2007.11 青海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

  2007.11—2008.09 青海省省委常委、副省長

  2008.09—     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