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鐵路“網運分離”有望重啟

  • 發佈時間:2014-08-26 07:32:0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中國鐵路總公司考察座談,就鐵路建設發展戰略、鐵路體制改革以及促進中國高鐵走向世界等諸多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述,從而將鐵路在保增長、調結構和擴大出口中成為新的增長點的態勢清晰描繪出來。

  為民間資本鳴鑼開道

  在考察中,李克強説,鐵路投資再靠國家單打獨鬥和行政方式推進,走不動了,非改不可。投融資體制改革是鐵路改革的關鍵,要以此為突破口,依法探索如何更好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希望鐵總進一步解放思想,為國企特別是大型國企改革創造經驗。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李克強表示,國有企業特別是自然壟斷行業要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真正成為自主經營、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

  "放開競爭性業務",對於鐵路來説,在已經放開裝備製造、工程施工、材料供應等週邊的領域後,剩下的可以用市場化配置的"競爭性業務"就只有列車客貨運輸這個核心領域了。

  眾所週知,鐵路作為典型的自然壟斷産業,只能實行壟斷經營的形式。但是,鐵路這個行業壟斷屬性的判斷,是大而化之的粗概念。如果細分的話,並非全部都是自然壟斷,比如其中的車輛運輸業務,其實就不是自然壟斷,而是可以由多個經營主體來競爭的。這就是劉志軍之前的鐵道部長傅志寰在任時主導的"網運分離"改革理念。但隨著傅的離任而被繼任的劉志軍終止和擱置。如今李克強專門對鐵路總公司提出"自然壟斷行業要放開競爭性業務",意味著對傅志寰鐵路改革思路的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克強視察現場,傅志寰作為鐵路部門老領導出現在總理面前,並與總理握手。

  一旦實行"網運分離"改革,將為外界資本進軍鐵路開啟一條通道。因為迄今為止,鐵路吸引外界資本規模及其有限,包括民間資本在內,各路資本在鐵路圍城前徘徊猶豫,裹足不前。就是因為鐵路鐵板一塊的體制,使外來資本無從下手,無論投資線路本身或者車輛業務,都涉及到如何清算收入、如何調度運營的複雜難題。而"網運分離"改革,將這些難題分解,簡化為基礎網路收通行費、車輛運輸企業收運費的簡單模式。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範圍將局限在前者;對鐵路的監管將壓縮為對路網公司的監管。這是包括德國在內多個國家鐵路普遍的模式。

  "一石多鳥"之效

  在談到鐵路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問題時,李克強説,要立足構建大交通體系,統籌謀劃鐵路建設特別是加強中西部鐵路建設,這既有助於促進新型城鎮化,也有助於完善公共交通體系、推行節能環保出行方式,對補上發展短板、促進結構調整有"一石多鳥"之效。要把加強鐵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定向調控的重要舉措,增加有效供給,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李克強説,鐵路發展不僅可以穩增長,還能促進社會和諧、帶動城鎮化,有"一石多鳥"的作用。中西部群眾翹首企盼鐵路建設。它不僅可拉近東西部距離,也會使當地百姓加速融入國家現代化進程。

  有數據表明,與公路和民航相比,鐵路在節約能源、減少佔用土地、減輕大氣環境污染等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其中土地佔用(完成同樣運量)僅僅相當於公路的十分之一;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國鐵路用交通行業不足1/6的能源消耗,完成了全社會1/2的工作量。

  以海南東線客運專線為例,經測算,這條雙線鐵路的運輸能力,相當於一條16車道的高速公路,佔地僅為公路的1/8;動車組一次可運載645名旅客,相當於10多部大巴的運量;動車組以電力牽引,不排廢氣,聽不到刺耳的"哐當"噪聲……單位運輸量能源消耗僅為公共汽車的3/5,私人用車的1/6。與公路相比,鐵路可年減少污染物排放1萬噸,也就是減少97.8%的污染。

  目前,許多大宗貨物運輸仍然使用不經濟、不環保汽車,如果鐵路運力一旦充裕,就可以代替。這是鐵路在運輸市場中發揮結構調整的功能,此外,加強鐵路投資建設力度,本身就是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的一條途徑。經濟學家林毅夫強調擴大投資的重要性時,就特別指出類似鐵路這樣的項目是最該集中投資的領域。

  鐵路在促進中西部發展中有著獨特的作用。首先,中西部的資源優勢和勞動力優勢,必須通過鐵路實現與東部市場和全國核心經濟圈的有效連接。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鐵路是有力的紐帶;此外,鐵路運輸成本低、票價和運費低廉的優勢,尤其適合我國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居民的消費水準。

  雖然鐵路在綜合交通中有諸多優勢,但目前,鐵路所佔份額很低,年客運量20億人次,僅佔6%左右,週轉里程也只佔34%左右,比公路低19個百分點。我國每年每人平均乘火車出行不足兩次,連印度每人平均5次都趕不上。所以發展鐵路是"補短板"。出口高鐵意味整個産業鏈輸出

  李克強在出訪時多次推銷中國高鐵。日前,李克強在鐵路總公司考察時説,推銷中國高鐵心中特別有底氣。

  總理的"底氣"來自哪?"底氣"來源於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鐵網路,總里程超過一萬公里,幾乎相當於整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中國通過建設和運營了這麼大的高鐵網路,形成了一系列有中國特色的智慧財産權體系,比如安全可靠、技術成熟、高鐵性價比高、國際競爭力強、速度多樣化能滿足不同國家需求,等等。

  高鐵的輸出,意味著整個産業鏈條的輸出,包括工程施工、設備製造、機車車輛、零配件等各種産業,鋼材水泥等原材料,以及技術人員和勞工的輸出。

  雖然國外對中國的高鐵、尤其是高速列車部分在國産化程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懷疑,但是,中國在高鐵基礎設施部分的設計施工方面,技術成熟無可置疑。由於線路、車站、隧道橋梁等基礎部分的投資,在整個高鐵項目投資中佔有70%左右,所以,僅這個部分的出口,就可以大大帶動我國鋼材、水泥等材料以及大量勞務的出口。

  比如,7月3日建成通車的非洲安哥拉本格拉-盧埃納鐵路,就是由中國鐵建二十局集團經過全世界競標、以低報價擊敗歐洲企業中標,並採用EPC(設計-採購-施工)方式全部包攬建設的。全長1344公里,設計時速90公里,項目總投資約18.3億美元。其中建材設備均從中國採購。如果在加上設計和施工均由中國企業承擔,可以説,該項目約18.3億美元的總投資,幾乎全部被中國企業獲得,此外,採用中國標準,意味著佔領了該市場的制高點,為今後的繼續輸出開啟了大門。雖然該項目是普通鐵路,但即便是高鐵,中國也具備同樣的競爭力。

  唯其如此,李克強説,高鐵出口,對提升我國對外合作水準、優化外貿結構意義重大,這反過來又會促進國內産業轉型升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