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數據顯示城鎮化加速 新房風險或甚于老房

  • 發佈時間:2015-02-22 08: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最新數顯示,我國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已經上升到2014年的53.7%。但是問題也隨之出現,最近就有報道説,我國的城鎮化發展進入災害高風險區域,新房子危險,老房子安全。事實是這樣的嗎?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2010年曾發生在甘肅舟曲的“特大泥石流”災害。在舟曲,矮的、老的房子都位於高處,也就是受泥石流影響小的位置;而高的、新的樓房則都位於山腳下,這裡正是後來受災最嚴重的區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新房的風險真的更高嗎?來看專家的熱議。

  問題一:不重視環境條件是主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區域研究部副研究員馬慶斌認為,在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方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他説:“處於生態環境比較特有的地方,比如中西部山區,或者丘陵地帶,在搞經濟建設、包括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突破了生態這個邊界,沒有把生態環境放到第一位。”

  而在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羅勇看來,過度追求快速城鎮化是導致新房災害風險高的主要原因。他認為:“快速急迫的城鎮化,有的時候難免出現蘿蔔快了不洗泥,只注重開發的速度和數量,並沒有仔細研究所選的位置、區域是不是適合人居。”

  問題二:新開發區選址不合理

  在選址的問題上,有分析認為,新開發區傾向於地價便宜、移民較少的區域,而這些少有人住的地方,又往往是災害發生的高風險地帶。而事實上,根據公開報道,新開發區遭遇暴雨災害的案例非常多,範圍涵蓋河南、江蘇、貴州等多個省區。

  按照要求,開發區在進行規劃時必須要研究環境承載力、土壤地質條件、發生洪水的概率,以及是否位於地震斷裂帶等,要考慮防洪、防火、海水倒灌等很多因素。但是,在馬慶斌看來,科學規劃與行政判斷往往存在衝突。他説“地方政府在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關係中,往往把經濟放在第一位,比如GDP挂帥,對於生態的問題,在他的發展報告、發展規劃中,往往放在最後一個位置。但經濟發展的很多成果,往往因為一場大雨、泥石流,一夜之間是無法挽回的。”

  另外,羅勇認為,選址不合理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也不無關係。他説,“快速的城鎮化和土地財政都有密切的關係,他的主要開支都來自土地出讓的收入,選址和出讓土地的評估不到位都有關係”。

  專家建議:建立國土風險管理體制,避免“新房高風險”

  那麼,該如何防止城鎮化發展進入災害高風險區域呢?有專家建議,國家需要建立一整套“國土風險管理體制”。首先,要摸清哪些土地是適合開發的,哪些不適合開發;其次,要向社會公眾告知,土地是否存在災害風險;第三,在新建開發區時設法規避這些風險區域;第四,如果實在沒有辦法規避,就要盡可能地採取措施,將風險發生時産生的損失降到最小。想盡一切辦法保證城市最基本的生命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